-0-3岁婴幼儿托管已成为很多家庭的迫切需求。受访者供图
-师资紧缺是不少托育机构共同存在的问题。受访者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郭文娟)今年全国两会上,幼有所育话题广受关注,有政协委员呼吁推进发展社区型和福利性托育服务,满足居民需求。最近两年,我市大力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不少托育服务机构相继开业。这对家长来说,无疑是多了一个选择。不过,每月数千元的托育费用,以及对托育机构是否值得托付的担忧,仍让不少家长在做这道选择题时很为难。
要不要送孩子去托育班二胎妈妈很纠结
市民曾女士刚生完二胎两个多月,最近正为孩子的看护问题发愁。“大宝还在上幼儿园,家里老人无法帮忙照顾小宝,等到产假结束,小宝怎么办?”曾女士说,如果到时请保姆照顾,每月估计要五六千元,而且家里没有其他人,她不大放心。如果把孩子放到托育机构,她也担心他们能不能照护好这么小的孩子。至今,她仍没法下定决心,“太难选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市民李女士一年多前也曾面临这道难题。在产假结束前,她就忙着挑选托育机构。有一家托育机构接收的都是2岁左右的幼儿,没有专门为1岁以下婴儿服务的师资,能提供的就是一张婴儿床。地板上铺的是瓷砖,家具也没有软护角。“当时我是哭着走出来的,想到以后我女儿一个人孤零零躺在婴儿床上,没有人陪伴,太心酸了!”李女士说,后来她又找了另一家托育机构,各方面条件都还可以,每月收费5800元,但是没有安装监控,这让她无法接受。有一阵子,她甚至有了辞职的想法。在实地参观了很多家托育机构后,她终于在祥店附近找到了一家较为满意的机构。
李女士说,女儿每月的托育费5000元,对于工薪阶层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建议身边的朋友把孩子送去正规的托育机构。”李女士说,女儿所在的托育机构有专业的师资,还有一整套课程。老师科学喂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女儿一岁多就会自己吃饭,不用大人追着喂。而且,孩子从小有玩伴,还可以互相学习。
托育行业尚无“国标”不少家长持观望态度
0-3岁婴幼儿托管已成为很多家庭的迫切需求。不过,仍有很多家长对起步不久的托育行业持观望态度。
采访中,多名从业者都对托育行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他们也不否认,目前存在一些发展制约因素。比如,行业门槛问题。
据了解,目前,托育行业“国标”还未发布,机构参照的是幼儿园的标准,要拿到托育“牌照”很难,消防、环评等都要达标才行。根据3月2日市卫健委网站公布的厦门市托育机构备案通过名单,全市共有20家机构上榜。实际上,厦门从事托育服务的机构远不止这20家。还有一部分以早教培训机构的形式存在,也有一些是私立幼儿园开办的“托班”“小小班”。这些机构收费从一两千元到五六千元不等,服务内容和质量也不同。
厦门一家托育机构的负责人说,2019年,厦门就开办了不少托育机构,有一部分机构去年受疫情影响“倒了”,还有一部分至今拿不到牌照。之所以拿不到牌照,是因为这些机构开办时相关实施方案还未出台,建设标准无从参照。等到去年我市出台相关文件后,这些机构无法达标,自然就拿不到牌照了。
人才培养渠道少缺少专业师资力量
师资紧缺也是不少托育机构共同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托育机构的老师来自于幼教老师或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专业毕业生。这些老师本身供不应求。更重要的是,面对0-3岁婴幼儿的专业托育照护工作,他们往往经验不足,需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但市场上又缺少可以对这些托育机构入职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的机构。
我市一家正在筹备中的托育中心负责人说,他所在的公司计划派“种子老师”到国外培训,考取专业证书,再回来培训自己的老师。不过,对于一些小型托育机构而言,这样的培训成本显然太高了。
祈初(厦门)托育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陈超说,公司与台湾的团队合作,引入整套托婴模式,组建了自己的培训学校,邀请台湾老师来厦门培训员工。“幼师、护士、月嫂,我们都用过,都不行。最后留下来的员工,多数是经过培训后的全职妈妈。”
陈超介绍,全国有402所高校开办了早期教育与健康管理专业,沿用的是早教、幼教培养体系。幼师、早教老师到托育机构面对的是“屎尿屁”,有些连宝宝哄睡都不会,很不适应。“今年,宁波卫校有一个新学科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归属于医药卫生类,专门针对0-3岁的婴幼儿。”他说,这样的体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是托育机构需要的。
案例
托儿所开进公司大厦
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不少家长表示,相比把孩子送进托育机构,他们更期待看到公司跟托育机构合作办托班,“像以前的托儿所一样,家长更放心,也更省心”。
实际上,去年8月出台的《厦门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就指出,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及将“职工子女暑托班”托管对象拓展至3岁以下婴幼儿。
“我们已经跟恒安集团合作,在这家公司的大厦一楼开办托育中心,受到了员工的欢迎。”陈超说,作为员工福利,公司和员工各出一部分托育费,既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帮企业留住了人才,一举两得。
不过,陈超也指出,不能把托育机构等同于二三十年前的厂办托儿所。他说,过去的厂办托儿所,通常是几个阿姨照顾一群孩子,不包含教育启蒙,主要是起看管作用。现代化的托育机构不仅要有专业师资,还要有针对婴幼儿素质培养、潜能开发的教学课程体系,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与期待。
建议
制定准入机制和行业标准
加大推进普惠性托育机构
今年1月,厦门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海沧妇幼保健院院长陈娥华指出,科学的早期教育和托育服务不仅有利于开发婴幼儿学习潜能,增强其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陈娥华说,目前0-3岁托育服务的市场价偏高,不少工薪家庭难以承受;再加上没有统一的运营标准和体系,托育机构良莠不齐;此外,监管上也存在盲区。她建议,国家卫健委已发布《关于报送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厦门市应结合实际情况,将婴幼儿托管服务及早期教育纳入公共服务,尽快研究制定相关准入机制和行业标准。同时,应该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普惠性托育机构的设立、建立健全托育机构质量评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等。
相关新闻
我市今年计划再建设
至少6家普惠托育试点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市各区都已建成投用一家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今年,我市计划再建设至少6家普惠托育试点,进一步满足婴幼儿日间照护需求。到2025年,全市各镇街(3岁以下人口规模达1000人以上)辖区内至少建成一所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将明显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