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岩>服务
标题图
国网上杭县供电公司: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 倾情服务革命基点村
2021-03-15 17:08 新福建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3月15日讯(通讯员 刘伟玲)3月15日,国网上杭县供电公司古田供电所“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走进上杭县古田镇大源村,缅怀革命先烈,聆听革命烈士斗争史,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大源村是全镇唯一的革命基点村,它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央苏区的重要据点之一,也是闽西最早建立农民武装和苏维埃政权的村庄之一。

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大源儿女前赴后继,在夺取革命胜利的征程中,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张鼎丞曾称赞大源村是“闽西的‘卢森堡’”。新中国成立后,大源村有33名革命战士被评为烈士。

“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来到大源村烈士后人官先达的家中,义务帮助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排查用电隐患,并与老人话家常,询问老人的身体生活状况,聆听老人讲过去的生活以及父辈的革命故事。

“以前经常吃不饱,家里晒的地瓜干舍不得吃,衣服缝缝补补,煤油灯更是舍不得点……”说起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官先达直言“太苦了”。

今年85岁的官先达,少时被过继给烈士官觐瑶,而其生父官觐玖曾以连城地方代表的身份参加著名的古田会议。古田会议期间,官觐瑶则率领连城赤卫总队负责连杭边境警戒任务。1931年,官觐瑶在长汀涂坊的一次战斗中被反动民团偷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0岁。

官先达从小就爱听父亲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从父亲那里,他了解到因为支援红军,自己的村子曾被反动势力放火焚烧、疯狂屠戮的惨烈历史,而父亲那“共产党人不怕死,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要去”的坚定信念,让他始终铭记于心。

“那个时期,村民住的是竹屋、茅屋,吃的是没有盐的野菜、笋、树皮、树根。但全体武装和群众吃苦耐劳、忍饥耐寒,一手搞生产盖竹屋、茅屋,一手拿着枪杆坚持和敌人斗争。”官先达说,革命时期全村人民在艰苦的日子里白手起家,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被反动派摧残的一片焦土上重建家园,并继续参加游击战。

新中国成立后,大源村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翻身做主,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改革开放之前,村里山高路陡,一条通往外界的机耕道坑坑洼洼。大家都住着破旧的房屋,恶劣的自然条件就像一堵墙,把我们与外界封闭了。”提起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官先达颇为感慨,“2002年,从大源村通向外界的水泥路终于开通了,之后家里盖上了3层新楼房,用上了电、自来水,在家里就能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还可以去村里的幸福院娱乐,生活很幸福了。”

据大源村党支部书记官奕梁介绍,近年来该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村里装上56盏路灯,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环村道路硬化了,昔日贫困落后的基点村,如今变美、变亮了、变现代化了。目前,全村购买的小汽车数量有50多辆、户均达到1辆,新建房屋达95%,生活设施和家用电器普遍完善,人均年收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1千多元增长至如今的1.6万余元,村里还相继走出去20多名大学生。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官奕梁称,大源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优质的生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基础较好。当前,以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古田全域旅游会客厅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该村着力完善停车场、休闲步道、河岸景观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2012年,上杭县供电公司投资60余万元对大源村实施了农网升级改造,将原来容量为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增容至315千伏安,改造10千伏线路2.6千米、0.4千伏线路3.5千米,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支撑。2020年,该村建设游客停车场,供电公司主动对接用电需求,全力配合做好电杆迁移、美化电力设施。

在绿色产业发展上,大源村村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大力发展竹产业,通过深加工做强做大竹工艺产品。同时,发挥山好水好的优势,逐步推动灵芝种植和野生山茶开发,并引导村民开发建设特色民宿,以不断提高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目前,村里正在与投资商洽谈灵芝种植项目,试验阶段种植规模将达100亩。

“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供电保障也很给力,台区经理定期上门服务。”官奕梁说,“大源村将发挥红绿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让村庄未来的发展更有活力、更有后劲。”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