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福州
标题图
缩小版“三坊七巷”,就在福州这里!
2021-03-14 13:22 福州晚报

在福州高新区南屿镇

有一个古村落名闻天下

这里又称缩小版的“三坊七巷”“小中亭”

它就是南旗社区(原南旗村)

图片  

近年来

南旗社区利用水西林特有的

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建设以山水和明代建筑为特征的

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同时

建设福州周边面积最大的水果采摘基地

助推乡村振兴

图片图片

图片

四个自然村底蕴深厚

南旗社区主任林枫告诉记者

南旗社区面积2.5平方公里

下辖水西林、桥下、南屿街、

泰山堂4个自然村

目前,全社区有900多户、3700多人

拥有上千亩耕地、林地

农林牧渔业年总产值六七百万元

图片


名闻天下的水西林

地处太平山南麓

起于大埕顶,终于九使庙

图片

水西林有狮岩林祠、水西林氏宗祠、旗峰林公祠、次峰林公支祠、人瑞堂、玉音楼等建筑,还有文保单位蕉府行宫、泰山堂,以及太平山文旅景区、旗山第一峰等,旅游资源丰富。

图片

图片

同时

流经该地区的锦溪产蚬、独角蛏等

4个自然村盛产水酿红老酒

地产香丝笋、仙爪姜、紫香薯、

柑橘、六月麻笋、酸枣糕等

有“紫姜绿笋供租税,

赤蚬银鱼代稻粱”之说

一条街区57名进士

“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

这是明清时期

福州地区的文人墨客对水西林的赞誉

“中国进士文化博览园”

“明朝官宦宅第古建筑群”

“宗族文化活态展示地”……

这些高大上的称呼

描述的就是水西林古街

可见该街区的文化氛围相当浓厚

昨日,记者实地走访了林春泽故居、林如楚故居、林应亮故居等6座明朝古建筑组成的明代古街,这些故居长逾百米、连片成群、规模宏大、用材考究。微微掉色的黑漆大门,充满历史的厚重感;青砖黛瓦,雕镂空枋,即使过去了400多年,古人的匠心工艺仍令人叹服。

村里人告诉记者

“水西林”的名称来源有趣——明朝正德年间,北屿村人林春泽与福州城门林浦人林炫同朝为官。为了方便区分,正德皇帝根据林浦居福州之东、北屿居福州之西,分别称两人为“东林卿家”“西林卿家”。北屿村人以此为荣,便将村名改为“西林”;又因锦溪从村前流过,有水向西倒流之奇,故世人称其为“水西林”。

图片

另据了解

水西林林氏源于唐朝著名的“九牧林”

繁衍至今已千余年

图片

《水西林文史资料》记载,从北宋至清末,水西林林氏家族先后走出57名进士,涌现出历史上“父子孙孙世进士”“父子孙三世重宴琼林”等科举历史文化奇观。

图片
图片

水西林打头发展文化旅游

2008年,同济大学古建筑系教授路秉杰考察后,曾表示“水西林明朝古建筑群,全国少有”。2013年2月,作为明清时期福州官宦府第建筑群的典型实例,水西林古街入选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

除了水西林,水西林自然村里的县级文保单位蕉府行宫供奉“九使金身”,至今香火兴旺,对研究闽越族蛇图腾崇拜与闽江疍民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图片

泰山堂自然村福垆寺的“九案泰山”信仰,影响广泛。该文化形成于唐,是泰山文化的具体表现,延续至今。

图片

目前,南旗社区注重发掘历史文化,正以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其中,明朝古街巷,以现有古街及保留修缮建筑为肌理结构,以人瑞坊为中心轴线南北展开,形成疏密有致的街巷空间。

锦溪滨水休闲空间,以官船码头为中心,沿河滨水步道为纽带,串联南面“子贵龙眼林”、瑞莲池、瑞寿亭和北面福瑞廊、大草坪等。

图片

太平山公园沿原有路径进行铺装升级,完善登山道排水系统,复原“旗山第一峰”等景点,设置观景点,打造太平山文化休闲空间。此外,还修建了一些串珠公园,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图片

建设福州周边最大水果采摘基地

林枫告诉记者,4个自然村拥有耕地、林地上千亩,大部分出租给外地人做水果花卉苗木种植。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旗山草莓采摘园”,老板娘戴凤是安徽人,一家子在这里种水果已7年。

采摘园占地100多亩,主要种植台湾茂谷柑、橙子和多种草莓。

图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茂谷柑已到成熟期,果实挂满了枝头。

园内“空中草莓”独具特色,是将草莓种植在架子上,草莓不落地,无病虫害,干净卫生。戴凤告诉记者,晴天和周末,自驾前来采摘的市民很多。

图片

社区干部陈举枫告诉记者,在“旗山草莓采摘园”周边,还有数家采摘园,或是租土地,或是和村民合伙种植。

图片

目前,采摘园面积已有数百亩,是福州周边最大的水果采摘基地。

图片

村庄蜕变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记者在各个自然村看到,村里河水清澈、地面整洁。

除了发展文化旅游,这几年,4个自然村在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也取得不少进步。

图片

图片

林枫告诉记者,社区严格编制并执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深入开展,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各自然村都推广了垃圾分类处理,目前有5辆垃圾车,每日可处理垃圾约15吨。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各个自然村的自来水管网,确保饮水安全达标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

——铺设路灯,亮化村庄,增设小型消防站,配备消防用具,供电可靠率达到90%以上。

——新建健身活动中心、医疗卫生室等,新设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藏书量高于人均1.1册。

眼下

南旗社区正着力打造

南旗秀美山川人居环境

助推乡村振兴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