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考试成绩公布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对适应性考试成绩的认知不同。
学生们都可能存在哪些不合理认知呢?心理老师带领大家用放大镜找一找。
以下是针对此次适应性考试不合理的想法:
1.这次的考试分数就决定高考的分数。
2.这次的状态糟糕,就意味着高考的状态也会很糟糕。
3.这次考不好,就意味着高考也考不好。
4.成绩不理想,与自己的期望差距很大,就意味着失败。
5.这次很认真复习都没有考好,意味着努力没有回报。
6.这次考试考好了,是运气问题,若高考没这么好的运气怎么办?
7.若接下来的考试没考这么好就意味着我靠得是运气。
8.这次考好了,高考无忧,接下来可以放松啦!
调整认知,用下面的想法来替换上面的不合理认知 :
1.根据这次排名情况,清晰自己的定位,及时对目标院校做出调整。
2.这次考试帮助我了解自身的状态。
3.这次考试让我熟悉了新高考的模式,了解赋分机制。
4.通过这次考试我了解填报志愿政策,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和要求,并根据高校选考科目要求,自己的成绩、兴趣爱好等,拟定志愿,为正式填报志愿做准备。
5.每一次考试都是新的开始与挑战。
6.每次的考试都是累积经验的机会。
为什么要开展适应性考试?
组织适应性考试是教育部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是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的重要举措。对于考生来说,充分熟悉各环节流程,更好地适应新高考。
熟悉试题风格,了解自身状态
适应性考试的结果不会与正式高考挂钩。通过这次“演练”,考生正好可以熟悉一下新高考试卷结构、试题风格、题型难度、考试流程等,据考试结果查漏缺补,找出薄弱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熟悉新高考模式,了解赋分机制
通过“演练”,考生可以了解新模式下的赋分机制。新模式下统考和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要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总分,涉及到“等级转换赋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
熟悉考试流程,了解填报志愿政策
在适应性考试成绩出来后,考生根据成绩,模拟填报志愿。
在适应性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们又可以根据考试成绩,如何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高考复习呢?
做好百天学习规划
01
订立适合的目标
1.订立恰当的目标
现在距离高考还不到100天,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目前的状态订立恰当的目标。何为恰当的目标呢,即是跳一跳能的目标。具体可以根据自己适应性考试的成绩,往年大概可以去哪些学校,在此基础上搜索更好一点点的高校作为目标。目标切勿太高,太高易气馁,太低,没有动力。因此,目标既要务实,又要能激励自己,要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你“做好自己”!
2.分解目标
目标是分阶段实现的,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阶梯形的,前一个目标是后一个目标的基础,后一个目标是前一个目标的方向,所有的小目标都指高考这个大目标。将高考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比如每次考试可以在某个科目上进步几名。每次小目标的胜利都能带给我们自信心和成就感。
3.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
比如,某同学目标是“考好下次的月考”,这种目标好吗?那究竟怎样的目标才是好的目标呢。
一个目标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具体的(specific):目标要清晰,明确,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
可衡量的(measurable):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可达到的(Attainable):可以做到的
相关的(relevant):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关联,在现实条件下可行、可操作。
时限性(time):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怎么做)
比如:这位同学的目前数学成绩是班级20名,那么,制定一个目标:在下一次的月考中,数学成绩进步到班级19名。这样的目标更具体,可衡量。
02
用学习计划指导学习方向
在订立目标后,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也非常关键,学习计划的制订可遵循以下几点:
1.制订合理、可完成的计划。
计划如果没有完成,要及时减少任务安排,高三的同学们期望自己能够多学习多掌握,往往给自己安排过多的任务,及时调整,减少任务才能更好地良性循环。
2.寻找漏洞。
尽量详细地进行学情分析,找到最需进行的学习内容,高三阶段总复习就是在不断地补缺补漏中增长知识,每一次的考试就是我们发现漏洞的一种方式。因此将薄弱知识点纳入学习计划的同时,整理错题本也尤为重要。
3.执行并检验。
注意以质(学习内容是否掌握)而不是以量(完成了多少任务)来衡量学习效果。
4.及时复习。
遗忘是有规律的,将复习时间也列入计划,避免学过就忘。
03
“社会助长”提升学习效率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这也是在学校学习更有氛围、效率更高的原因。可以找几个势均力敌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制订计划、约定测试,以互相合作竞争、彼此监督鼓励的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04
寻找家长的支持
每个人的自控力都是有极限的,我们不妨让父母一起来监督我们的学习。要相信爸妈永远会站在我们的“后面”支撑我们。可以告诉父母什么时候要来提醒自己,什么时候不需要他们唠叨干扰学习。
同学们,过去不等于未来,考试的价值在于发现问题,感谢它在高考前出现,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走向成功。愿每位同学能踏实做好眼前的事情,勇敢逐梦,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