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玲别墅内的咖啡厅。
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文 林双伟/摄
“二三十年前,有一位住省城内的美国医生,在盛夏的正中,被请去连江县诊视急病;自闽侯去连江的便道,以翻这一条岭去为最近。那一个病人,被诊治之后,究竟痊愈了没有,倒已无从稽考;但这一条鼓岭,却就被那一位医生诊断得可以避暑,先来造屋,现在竟发达到了有三四百号洋楼小筑的特殊区域了。”郁达夫《闽游滴沥之四》里曾生动地记载过鼓岭别墅的由来。
近日,福州市公布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鼓岭历史建筑群里的富家别墅、柏玲别墅、刘家老厝被列入保护名单。这三处历史建筑都拥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刘家老厝内真实还原了70多年前的生活场景。
富家别墅——见证中外百年友谊
其实鼓岭的发现之旅是这样的:1885年夏天,美国一名叫吴思明的传教士前往连江,途经鼓岭时发现此地清凉,可作为避暑之地,当年他就租了鼓岭当地人的房子来避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吴思明的这次发现立即在外侨中迅速传开。次年,英国驻马尾领事馆馆医任尼独具慧眼,在梁厝村建起了鼓岭上的第一座别墅,随后,美、法、日、俄等20多个国家的外侨纷纷效仿。一时间,一座座漂亮的中西合璧别墅掩映在鼓岭郁郁葱葱的柳杉林里。历史记载,这里外国人所建的别墅在顶峰时达到过300多座。鼓岭成为了外籍人士的避暑度假区,并成为西方传教士眼中与江西庐山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齐名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对比1925年鼓岭委员会绘制的《鼓岭手绘图》与1907年的《鼓岭手绘地图》,新增了万国公益社在内的36座别墅,而这其中就有富家别墅和柏玲别墅。
雕像篮子里的男婴原型是穆言灵的丈夫——美国人穆彼得
富家别墅位于鼓岭柱岗顶,与著名的加德纳纪念馆相邻。这里原为卫理公会的传教士富品德的度假别墅。他于1921年至1951年在福州地区传教,是1949年后最后一批离开福州的传教士之一。这座别墅被发现时左半部已遭到改建,面目全非,仅留存保持原貌的右半部分。经保护性修复后,别墅已恢复昔日风貌,为面阔三间的单层石木房屋,悬山屋顶,门前种着一棵高耸的柳杉树,屋后则有一块漂亮的小花园。这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鼓岭风格建筑。
2020年,为促进古厝活化利用,鼓岭管委会将富家别墅的使用权移交给长期致力于鼓岭文化研究、获得“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美国友人穆言灵。别墅成为了中西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和展现百年前鼓岭生活的博物馆,展出了穆言灵收集的曾生活在鼓岭的外国人使用过的玩具、瓷器、漆器、厨房用品、书籍等两三百件物品,展现了百年前外国人在鼓岭生活的点点滴滴,述说着中外友好交流的往事。说起穆言灵与鼓岭的联系,就要从富家别墅前的一尊雕像说起。雕像中的女子挑着扁担,扁担一端的篮子里有一个男婴。男婴的原型正是穆言灵的丈夫——美国人穆彼得。穆彼得的父亲穆霭仁曾是“美国飞虎队”的中尉,60多年前在福州任教时曾在鼓岭避暑。鼓岭的“清风、薄雾、柳杉、别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中国记忆。2005年,穆霭仁临终前嘱咐后裔要将自己的一部分骨灰带回中国福州,并嘱托后裔回访鼓岭。2015年,穆彼得夫妻俩遵循穆霭仁的遗嘱,将其一半骨灰带到福州,撒入闽江。
柏玲别墅内景。
刘家老厝——讲述红色故事
上世纪30年代,福州藏书家郭白阳在《鼓岭纪游》中写道:“中分七区,以梁厝里、蟛蟹岭两区最为热闹。乡民木建房子外,洋式大楼有一百二十座,多石建,有外筑避风墙者,星罗棋布,错杂各方。”可见当时鼓岭的别墅有很多,这当中有很多福州人效仿外国人建的别墅。而位于鼓岭宜夏村大洋坪的刘家老厝,正是这样一座采用了西式别墅风格的石木房子。
刘家老厝是鼓岭石匠刘慈祯一家的祖宅,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游击队联络沟通的重要据点。2019年重新修缮后的刘家老厝成为了鼓岭的红色教育基地。
这座两层的石木房子通过对70多年前真实场景的还原,将游击队在鼓岭生活战斗的点点滴滴生动地展现在游客眼前:联络站主人用斧头空心木柄藏匿情报、在阁楼床底惊险地躲过特务们的搜查、在祖宅后山召开了庄严而又神圣的“石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