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2021-03-11 07:22

恒春油坊宅院内榨油作坊屋及前院埕旧貌(资料图片翻拍)

新年第一天,杨志宏(右二)在恒春油坊旧址的石碑前讲述当年的革命斗争故事。王文津 摄

那些烽火连天的革命斗争岁月,那段激情澎湃的年轻时光,在将近百年的人生记忆中,往事如昨却历久弥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来到集美区后溪镇,寻访现年98岁的老地下工作者、老地下接头户和离休干部杨志宏老人,跟随他的回忆,一段段跌宕起伏、斗智斗勇的革命岁月渐渐清晰开来……

杨家祖业

只要天气好,腿脚方便,杨志宏都会从家里走到恒春油坊的旧址,在刻有“集美区红色文化点 闽西南灌口团总支革命据点旧址”的石碑前徘徊良久。从出生到成长,到参加地下党,再到迎来新中国成立,他的所有记忆都与恒春油坊紧密相连。

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同安县灌口、后溪等国统区,一批批热血青年挺身而出、从事地下斗争,杨志宏便是其中之一。

“只要革命需要,我愿把杨家祖业恒春油坊作为革命活动据点!”时至今日,杨志宏依然记得自己当年是如何满腔热血地说出这话。

1945年抗战胜利后,22岁的杨志宏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高商职校毕业,成为进步青年。一天,党组织派人找他谈话,指示他回家乡后溪小学(现为碧溪小学)任教,从事地下工作。两年过去,他把校里六七名青年教师团结在身边,并发展为地下党团员。不久,他成了后溪小学校长。

1949年5月下旬,在国民党第五军溃败退守集美附近的孙厝村时,设立在乐安小学的中共同安县工委直属地下团孙厝支部险遭破坏。那天,孙厝支部书记孙生最进岛收集敌情,敌特到他家扑了个空。得知敌情后,孙生最随即改道后溪,从那天起便将恒春油坊作为孙厝支部的联络站。随着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8月,孙厝团支部升格为中共同安县工委灌口(区)团总支。

当时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认为,后溪街路社的革命群众基础较好,在整个团总支活动范围的位置适中,水陆交通便利,且周边从事水运的船夫、搬运工、打杂工,商贾云集,人员众多,是作为革命据点的有利地点。于是,恒春油坊成了中共闽西南(闽粤赣)同安县工委地下团组织灌口(区)团总支的活动据点。

恒春油坊占地3.5亩,包括榨油作坊屋、前院埕及一些附属楼房等。榨油作坊屋是一排红砖砌成的小平房,有150多平方米。靠街路的是两幢红砖砌成的二层楼房,一边是油坊门市部,一边是油坊工人起居管理房含储物间,周围还种着柿子树,宅院四周围墙高高筑起。这里人员来来往往,接待前来联络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不易被发现;作坊面积较大,便于召集室内大型会议;油坊东面的大榕树,也成了同志们发布联络暗号的醒目标志。

狭路相逢

那时,白天,杨志宏教书兼照看油坊生意。夜里,他接应地下党团员,革命活动开展得天衣无缝。遇到布置任务,总支便会召开集体会议,这时,从四面八方来的同志很多。为了解决用餐问题,他的母亲、妹妹和哥嫂等家人都加入进来,提前备好饭菜,无偿提供伙食。

那段时间,地下党团员随时要面对血雨腥风。有一回,同安县城的一大群国民党兵突然窜到后溪街路社,团团围住匪首住的房屋。随后,一阵机关枪疯狂扫射,匪首被乱枪打死。其余匪徒四处逃窜,国民党兵便挨家挨户搜捕。

当时,30多名地下党团员正在榨油作坊内召开会议。听到百米开外的枪声,负责保卫的杨志宏迅速通知同志转移。为了掩护,他爬上门市部二楼,守住进出油坊的通道,以防敌军破门而入。

一次次遭遇险情,一次次转危为安……这样的情形杨志宏不记得发生了多少次。1949年6月,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必须加紧翻印宣传材料,杨志宏等人雷厉风行,立即建立联络站,通宵达旦印发包括《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国土地法大纲》以及标语口号等在内的宣传资料6000多张,分发给各小组。

为了提高油印工效,杨志宏决定拿出油坊的营业收入会同孙生最捐献的360港元,去厦门购买油印机和一批弹药,并了解敌军沿海防御工事修筑情况。

当时油印机被列为违禁品,杨志宏就利用后溪小学校长身份开出证明前往厦门,把购买到的油印机和1000多发子弹,秘密藏入帆船舱底。船从厦门第五码头起航,途经集美海面时,被驻扎在集美码头的敌军出动快艇围堵。敌人用机枪打落老杨的帆船桅绳,后将帆船拖至岸边检查。

“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后溪小学校长杨志宏。”“他们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

这时,杨志宏看到正在码头工作的一位地下组织革命群众,便向他示意求助。这位群众心领神会,赶忙解释说这是后溪渡口的商船。同时,杨志宏掏出几块大洋塞入敌军头目口袋。收到好处后,又见有人说情,敌军头目手枪一挥:“给我滚!”

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杨志宏他们将油印机和弹药成功运抵厦门岛外据点。

策反·支前

那段岁月里,以恒春油坊为革命据点,总支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方面团结、发动广大当地群众,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等革命斗争;另一方面多渠道向地方士绅、国民党的乡镇保(长)、土匪头目等人员展开统战工作,为其指明出路,分化、瓦解敌人。

其间,为了策反、改造灌口、后溪地区土匪队伍,杨志宏等人找到匪首杨天助,以同宗族亲关系,向他讲明解放军战略反攻大好形势,劝其弃暗投明,立功赎罪。通过多方努力,当年5月,杨天助带领辖区三支土匪武装共120多人接受改编。解放后,该队伍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泉州军分区警备团第二营,开赴剿匪第一线。

同安县城解放后,解放军29军继续向南挺进,准备解放集美、厦门岛。接到上级“关于发动与组织后溪片区革命群众做好解放集美、厦门岛战前慰问解放军工作”的指示,杨志宏立即行动起来,发动青年妇女成立腰鼓队,组织乡亲、碧溪小学师生、民兵、游击队员等,把鸡蛋、花生米、糖果、甘蔗、香蕉、蜜柚等制成胜利包,为解放军每人准备一份。

那天,慰问队伍向解放军驻地村行进,沿途村庄的革命群众也纷纷加入,队伍绵延二三里。当慰问队伍来到后溪英埭头与兑山村交界处时,远处传来国民党飞机的嗡嗡声、激烈的机枪声和剧烈的爆炸声,解放军驻地村上空浓烟四起。紧接着,敌机倾斜机身,仿佛要朝慰问队伍俯冲过来。随即,慰问队伍卧倒隐藏,直至敌机远离后,才重新朝着解放军驻地村挺进。解放军深受浩大游行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慰问的行为鼓舞,士气大振,翌日解放集美,10月17日又解放厦门岛。

永不止步

厦门全线解放后,杨志宏和闽西南地下团总支从地下走到地上。

多年过去,和杨志宏一起从事过地下工作的同志陆续走上领导岗位,但他还是在碧溪小学从教,先后又到东安小学、潘涂小学就职。一位领导在档案中发现他竟是位老革命,打算把他调到果园中学(同安十二中学)负责筹建,并准备让他当校长。杨志宏婉拒说:“我熟悉小学工作,还是当小学老师好。”这位领导又想趁机调他到政府行政部门任职,他再次谢绝:“当年我从事地下工作,是革命的需要,后来当小学教师也是革命需要,挺好的。”

就这样,杨志宏在小学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1983年,他60岁,到了退休年龄,组织上按规定给他办理离休手续。当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放弃了让二儿子到政府部门或国企的更好就业机会,而是让二儿子接他的班继续当小学老师。

2017年,集美区委、区政府在恒春油坊所在地立碑,定为“集美区红色文化点 闽西南灌口团总支革命据点旧址”。当地相关部门正在恒春油坊的旧址周边筹建打造主题公园。

“父亲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现在听力有所下降,但视力还不错,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翻阅《福建日报》《每周文摘》《参考消息》等报纸,了解时事。”杨志宏的三儿子杨向平说,对他们几兄弟,父亲也常教导他们工作要认真踏实。近年来,杨志宏的脚步依旧没有停下:积极为革命老同志证明身份,协助政府落实地下党政策;牵线霞海城隍两岸间联谊;热心公益事业,捐钱捐物,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及村庄环境卫生创建工作……

新年第一天,杨志宏来到恒春油坊旧址的石碑前,为周边学校的少先队员们讲述了当年的革命斗争故事。他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他要把恒春油坊与闽西南地下党革命斗争的史料整理好宣传出去。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