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担心“每逢佳节胖三斤”,许多人开始计划如何控制体重。体重和年龄一样,对不少人特别是女性来说,是一个敏感话题。
19世纪末,一些医生出于治疗需要,开始记录病人体重。从那时起,体重秤慢慢从诊所进入商店、健身房、宾馆、家庭,称体重也渐渐成为一些人的日常习惯。
20世纪20年代,家用体重计的广告总是印着身材窈窕的女明星,商家声称如果你不能时刻知道自己“最真实”的体重,是不可能减肥成功变身美人的,潜移默化告诉你“瘦才是美”。
21世纪,人们不满足于只记录体重,开始使用“智能体重秤”关联的APP。体重、BMI、体脂率、肌肉含量、身体成分分析等多项目数据,全方位描述着你的身体,而这里面哪怕只有一项数据不完美,都会让人焦虑。
误区
你可能会说,控制体重不是为了健康吗?
但在当下“以极瘦为美”审美霸凌下,人们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符合标准,而是低于标准。
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女主角十年如一日,不断测量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尺寸,极度精准,有一点不完美都如临大敌。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流行的A4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BM女孩等,对瘦的要求严苛到病态。
有两种方式可以初步判断体重是否符合标准:
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两次身高的米数,所得的数值就是体质指数。
例如,一个体重 50公斤、身高 1.6米的人,BMI = 50 ÷1.6 ÷ 1.6≈ 19.53
对照下表,他(她)的体重就处在正常范围。
二、腰围
可通过腰围来判断体重是否符合标准。
成年男性<85厘米
如果对照以上两种标准,你确实超标了,那就需要考虑控制体重了。
误区
不健康的减肥方法
(1)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各样的减肥饮食方法,如不吃主食、哥本哈根、GM减肥法、生酮饮食等,总结起来就是低能量加极低碳水化合物摄入,这些减肥法的通病是过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面临低血糖反应、焦虑易怒、便秘、脱发,女性还会导致月经失调。
(2)很多健身人士,采用极低碳水化合物、极高蛋白质摄入的方法来增肌,这会带来两个问题:
其一,摄入的蛋白质大部分被用来供能,没用在增肌上;
其二,多吃肉,特别是红肉会增加肝肾负担,同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不利于肠道健康。
(3)艾灸减肥、酵素减肥、肚脐贴减肥等,以及那些宣称短时间就能暴瘦的减肥药,不仅不能真正减去身体脂肪,还会损害健康。另外,瘦腿霜、瘦腹霜等局部涂抹瘦身的产品,其花费也都是“智商税”。
吃得过多加运动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存积下来,造成超重或肥胖。
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吃动平衡”是关键。
怎么吃?
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果类、畜禽肉蛋奶类、豆类、坚果类。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日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增加全谷物如糙米、燕麦等的比例。食物多样、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餐餐有蔬菜,每日300-500克,深色蔬菜占1/2。天天吃水果,每日200-350克,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每天一杯奶,约300毫升,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酸奶等发酵型乳制品。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摄入要适量,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优先选择鱼和禽,少吃肥肉、烟熏、腌制品肉类。
怎么动?
要想保证健康体重,运动不可或缺。
改掉久坐等不良习惯,循序渐进动起来,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建议每周3-5天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坚持30分钟以上,每周累计达到150分钟以上。
平时每日至少步行6000-10000步,也可以用其他运动取代,如骑自行车7分钟、跳绳3分钟、瑜伽7分钟、网球5分钟等,都相当于步行1000步的运动量。
美是什么,每个人有保留自己见解的权利,越瘦越美不该成为单一的审美标准。如果你的体重在医学定义下是健康的,就无需担心自己不够瘦,因为出错的不是你,而且那个制造焦虑的荒唐标准。
供稿:福建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促进所 伍莹
配图来源于网络
传播健康知识,
展示疾控风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