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抓取
标题图
厦门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陈碧玉昨逝世 享年102岁
2021-02-08 07:47 厦门网

陈碧玉每天读书看报,关心教育新动态。学校供图

陈碧玉

陈福建泉州人,1920年生,194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曾任泉州西隅中学、厦门女子中学、厦门二中等校校长,桃李满天下。1976年自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上退休后,在厦门二中发起外语教育改革,是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创始人。她提倡外语人才文理并重的教育方向,为改革开放培养了一大批文理兼备的人才。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记者 许蔚菡)她曾是三所学校的校长,在厦门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她不轻易干涉老师的教学风格,用本土方言教授英语也无妨;她敢为人先,40多年前在厦门二中首创英语试点班,迈开厦门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并于此后孕育出厦门外国语学校……她就是厦门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陈碧玉。昨日凌晨,陈碧玉安详逝世,享年102岁。

思路超前

  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新途径

  去年1月,厦门外国语学校校长等一行人前往陈碧玉家中探望慰问,陈碧玉还问起学校的情况。她说,此生最满意的事情,就是创办了厦门英语中学(现厦门外国语学校)。

  在厦门教育界,陈碧玉大名鼎鼎。29岁的她,就在其父亲创办的泉州西隅中学当校长;1952年到1959年,她出任厦门女子中学校长。女子中学是厦门二中的前身,女子中学合并到厦门二中后,从1959年到1970年,陈碧玉又当了12年的厦门二中校长。

  1972年,陈碧玉担任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四年后,她申请退休,深入厦门二中开办英语试点班,着手外语教学改革试验,探讨外语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她亲力亲为开展了许多改革的尝试,譬如规定早自习学英语、缩小班级规模、教师尽量用英语授课等。她用了1400多个日日夜夜,亲手将一个实验班变成了两个,最后独立出来创办了厦门英语中学(现厦门外国语学校)。

  陈碧玉作为创始人、名誉校长,最清楚厦门外国语学校一路走来的艰辛。她曾总结经验:“我深深地感觉到当时全国的外国语学生有一个共性,就是单纯搞外语,文史知识、理科教学都不重视。我觉得这是缺点,因为我们要和人家交流,不仅需要外语,更要有理、工、医、农等基础知识,这些都一定要在中学的时候培养好,要文理并重。”这成为厦外长期以来努力的方向。

  厦外办公室的胡老师介绍说,1988年,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就出了一位市文科状元。截至目前,厦外的省文理科状元数名列全省中学前列。

  陈碧玉也不曾想过厦门外国语学校能够发展到如今这样的规模,她很感谢一起筹备试点班的老师和后来接手的几位校长,她觉得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成就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生命在于给予,而不是索取。”这是陈碧玉的座右铭。回首杏坛人生,她云淡风轻地说:“我就这样走、走、走到了现在。”

父兄熏陶

  忘我投身教育事业近80载

  其实,热爱科学、毕业于厦大数理系的陈碧玉走入教育学界并非偶然。

  陈碧玉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早年就读于泉州培英女子中学,受长兄陈泗传的熏陶,她崇拜居里夫人,向往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爱科学、爱国,还可以是一位好母亲、好妻子。她说:“哥哥陈泗传在厦大读书时,要求我必须用英语和他通信。他会给家里订阅许多进步期刊,不许我们看乱七八糟的书,我们就是这样知道居里夫人的。”

  陈碧玉的父亲陈仲瑾系泉州著名士绅,思想进步,有感于“愤民智之庸愚,萌民主之思想”,几次三番在家乡办学。他与同仁合作开办西隅学堂,其后还为扩办西隅师范四处奔走竭尽全力,为各地输送了无数人才,并推动着海外的华文教学发展。耳濡目染之下,陈碧玉心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油然而生。

  1942年,陈碧玉自厦大毕业,回到泉州培英女子中学教数理,其教育人生从此启程。拥有“居里夫人梦”的陈碧玉没能成为科学家,但她常以居里夫人为榜样,教育学生和下一代。

  一年后,其老师萨本栋邀请陈碧玉回厦大任数理系助教,与厦大再续前缘。1945年,陈碧玉与爱人、厦大化学系助教李法西成婚。婚后因校方规定夫妻不能同校,陈碧玉选择离开了厦大。她先后在永安中学、长汀中学、南京东方中学、国立海疆专科学校和泉州培英女子中学任教,直到1949年,出任父亲所办的泉州西隅中学的首任校长。她学着母亲,卖掉自己的订婚戒指、首饰,用来垫付学校的办学经费,努力经营西隅中学。

  在此期间,陈碧玉的丈夫李法西经卢嘉锡先生推荐赴美深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李法西放弃博士学位回到厦大化学系任副教授。陈碧玉又随夫来到厦门,在卢嘉锡创办的厦大校友中学任教。从此,陈碧玉便与厦门的教育事业和美丽的鼓浪屿结下了一生的情缘,在厦门近半个世纪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人活着就要对社会有贡献,只有对社会尽了应尽的义务,临终时才会心安理得。”陈碧玉生前仍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厦外的最新动态。

  她的5个儿子也都很有出息,分别在厦门海洋三所、厦门理工学院、厦门电业局、厦大和企业当博导、教授、老总。她和先生李法西祖籍都是泉州,都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无暇照顾孩子,因此在孩子的记忆中,并没有诸如“母亲做的难忘菜肴”之类的影像,反而是父母总在吃饭时热烈讨论学术问题,成了孩子们另一种美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