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亭元宵游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宋代,盛于明代,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据了解,枫亭元宵夜游灯踩街习俗源于古代上元节迎神灯会,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至宣和七年(1125年)间,融合汴京城御街的大型元宵游灯及文艺踩街表演,不断与时俱进,传承演变至今。
不同于各地的元宵灯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汇集了篝火、社火、放灯、游神、傩舞等多种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糅合了当地民间的灯艺、曲艺、舞蹈、十音八乐、戏剧和杂技等各类艺术。传至近代,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又创新性地融入了彩架、彩车等主题方队和时尚元素,独具特色。对于研究当地古典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演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枫亭元宵游灯在仙游县枫亭镇华彩绽放——花盆菜头灯、驱邪蜈蚣灯、百戏灯彩架,彩灯齐备,大型彩车流光溢彩;十音八乐队、女子腰鼓队、车鼓队声乐喧天;五色旗、龙虎旗,旗帜招展;舞龙舞狮,游者欢畅,观者愉悦。
农历正月初六,麟山宫境内的38个自然村联合出游,拉开枫亭元宵狂欢月的序幕。这场出游持续3天,参与人数超2000人,巡游路程100多公里。联合出游结束后,38个自然村又各自举行元宵游灯活动,掀起枫亭元宵月里的第一个小高潮。
而真正的高潮则在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七。每年此时,集镇区的下桥、下街、兰友、学士社区以及下街北门自然村,一连5日,依次举行元宵游灯活动,参与人员5000多人,现场围观群众、游客更是达到10多万人次。这是枫亭元宵月的重头戏,也是枫亭元宵游灯习俗的集中展现。
农历正月十九至二十,枫亭溪南龙泉宫6个社宇的联合出游,则是枫亭元宵月的“收官之作”。农历正月二十是夜,待巡游队伍归来,执事用长杆点燃近4米高的柴枝高塔,巡游队伍有序地围着篝火游转而过,冲天火焰红红火火,预示着村民们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