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2月2日讯(记者 苏依婕)隆冬时节,华安县新圩镇九龙江北溪河畔的官畲村内,一幢幢统一格调的房屋掩映于绿色茶园中,色彩斑斓的七星瓢虫屋点缀其中,迎客的山歌在空中飘扬。这是闽南地区为数不多保留有自己语言的畲族村,2014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图腾、畲语、畲歌、畲家婚俗、请火节、打枪担等原汁原味的畲族文化迄今依旧浓郁。
漫山遍野的绿,绘就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底色。自2003年起,官畲村围绕“兴茶富农”的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种植铁观音带农增收,逐渐摘掉贫困的帽子。全村共种植优质铁观音2000余亩,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790元。
在发展茶叶种植,保护、传承畲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这一传统村落又一次迎来蜕变。2018年华安县政府与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合作,成立漳州百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结合官畲村在地资源,对整村进行保护性开发,提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打造出以“七彩官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2019年,官畲风景区正式开园,以全新的面貌对外开放。
转换发展机制,以旅游促发展。官畲村加大村企合作力度,推动畲寨居民集体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畲族文化和茶产业为基础,提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打造新业态,增加景区盈利水平。畲寨蝶变成景区,农旅有机结合发展特色旅游经济,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官畲风景区从开园至今,间接或直接提供200名以上就业岗位,2020年村民增收约300余万元。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唱畲歌、跳畲舞、学畲语、尝畲菜、品畲茶……在村民集体的协助下,百畲公司充分挖掘官畲的在地文化,强化全村对畲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积极传承和发展包括畲族语言、农耕技艺、乡约民俗、餐饮服饰、五凤楼民居等在内的优秀文化,将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各个环节,不断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2018年官畲村被评为“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村”,2019年被评为“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2020年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二十佳旅游特色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并成功申请成为国家3A级景区……一张张响亮的名片纷至沓来。
积极打造生态宜居新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法贯穿于官畲村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近几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官畲村加大乡村街道、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建设,通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优化畲寨乡村生活环境。2020年成功向华安县财政局申请30万元、民政局20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建设官畲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幸福院。村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在不断丰富。
加强乡土专业人才培养。人才是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核心动力。为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官畲村以家庭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旅游合作社成员、返乡创业人员等为重点对象,选拔当地村民进入官畲舞蹈艺术团、住宿、餐饮、保安等岗位,有60名村民就业于官畲公司。积极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