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后的山亭镇东乌垞村黄氏古民居,已列入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
□湄洲日报记者 李霞 通讯员 王雪玉 高学城 文/图
北岸经开区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编制完善保护规划,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积极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护工程,助力我市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惠及人民群众。
北岸经开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莆田妈祖文化、海洋文化、抗倭文化的聚集之地,历经千年沧桑,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区内有天后祖祠、灵慈东宫、受符井、航标塔、古码头等一大批妈祖文化的重要遗产,吉了港、贤良港等宋代港口遗址;莆禧古城、吉了寨等抗倭遗址。目前,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5处,有莆田市历史建筑10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该区地域文化符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该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全面开展普查认定,严格落实保护措施,加强工作保障,积极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格局。
强化管理 全面摸清底数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加强保护刻不容缓。北岸经开区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属地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文物所有人责任,同时完善每月检查文物安全制度,强化日常巡查和监督力度,督促各文保单位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工作,确保文物安全落到实处。2019年,该区在全市率先完成辖区36处未定级文物建筑和10处优秀历史建筑的建档挂牌保护工作,文物古建筑从此有了自己独特的身份证。
“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据北岸经开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该区制定下发《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稳步推进全区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于1月8日完成初步普查工作,各镇报送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共375处(含已认定的历史文化遗产77处)。为确保应查尽查、应认尽认,还邀请第三方设计单位对初步普查结果进行复查,并对辖区内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第二次全面普查工作(涵盖即将开工项目区域),预计于1月31日完成汇总整理、归档建库等工作,之后会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办公室开展专家现场勘察及论证工作,并按程序认定公布和挂牌保护。
发动群众 共同守护乡愁
不久前,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关于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的公示,北岸经开区上报的东乌垞黄氏民居位列其中。1月中旬,记者在山亭镇东乌垞村看到,黄氏民居古朴大方,以红砖为墙、红瓦为顶、白灰勾勒,掩映于蓝天下、绿树间,尤为鲜明。建筑面积约800多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悬山顶,由下堂、前天井、中厅、后天井、正厅、中厅及两侧厢房组成。“该建筑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现存莆田沿海地区规模较大、保护较好、富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红砖建筑,为研究我市清代民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北岸经开区宣传部文体股负责人陈顺兴说。
2013年2月,黄氏古民居被秀屿区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这直接激起我们守护家族记忆、留住乡愁的念头。”黄氏古民居负责人黄春林说,从2013年中秋至今,黄氏家族300多人自发筹资100多万元,在区党工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始修缮古民居。由于修缮前古民居整体破败,周围杂草丛生,甚至还有2间屋子倒塌,黄春林带着族人首先着手除草、清挖水沟、修补路面,整治提升周边环境,并对照原有的照片修旧如旧,聘请修建古民居的木工、瓦工、漆工进行修缮,逐步恢复原有历史风貌。
文物建筑修缮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需要由政府主导,还需要民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陈顺兴说,近几年,该区累计引导未定级文物点业主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开展包括黄氏古民居的5座未定级古民居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文物专项补助资金300多万元,先后完成东吴石塔、金鸡庙、贤良港天后祖祠、莆禧城隍庙、莆禧天妃宫的修缮保护工程以及全部区保以上文物建筑的电路改造和安消防工程。
活化利用 弘扬地域文化
港里村、莆禧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承载着北岸经开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眼下,该区正在抓紧推动港里村、莆禧村历史文化名村规划编制工作,在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新路径,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相融合,促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据介绍,北岸经开区不断完善妈祖故里配套设施,完成妈祖阁修缮工程,建成天后圣殿、观音阁、朝圣广场等工程,大力推进海祭坛、靖海楼、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天后祖祠二十三景,逐步形成4A级景区格局,同时连续举办“妈祖回娘家”“海祭妈祖”“贤良港妈祖文化论坛”等活动,促进海峡两岸、海内外妈祖文化交流,为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9年,莆禧村获评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该区抓住机遇携手市振兴乡村集团,在闲置的原莆禧中学基础上,以莆禧古城抗倭文化为底色,以建设“国防教育基地、休闲耕读农业文化和莆田蓝色海湾”为核心,计划将莆禧研学教育基地打造为省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成后将吸引省内外中小学生和家长前来研学、体验、旅游和购物,推动周边形成妈祖文化旅游核心区,为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