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报
标题图
重磅官宣!福建上杭发现恐龙足迹群
2021-01-12 10:14 闽西日报、新福建

图片

12日,记者从福建省新闻发布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杭县临城镇龙翔村汀江之畔发现距今约8000万年前的恐龙足迹240余枚,是福建省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

距今8000万年、240余枚

上杭发现恐龙足迹群!

该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为我国首次发现

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

面积最大、

多样性最高的

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考古现场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邢立达介绍:

龙翔村恐龙足迹群化石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该发现对于研究闽西地区晚白垩纪时期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全球白垩纪晚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关部门的倡议和指导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起,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科考队,在上杭县临城镇龙翔村发现了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化石。

2020年12月16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专家委员彭光照、李大庆等人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了实地考察。

经确认,该恐龙足迹群化石产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在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层面上清理出恐龙足迹240余枚,包括植食性蜥脚类、鸟脚类(大型、中型和小型)、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和小型兽脚类等至少8种造迹恐龙。这些足迹尺寸长度为8厘米至55厘米不等,其中多种恐龙足迹保存有良好的行迹,行迹模式清楚。剖面的层面还保存有波痕、泥裂、虫迹等丰富的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显示出多种恐龙在旱季湖畔(湖岸带或湖滩)活动(如饮水、进食)的场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邢立达介绍,恐龙化石大致可分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两种,主要保存在中生代时期形成的沉积岩中。恐龙足迹作为恐龙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骨骼化石保存了恐龙生前身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而足迹化石保存的则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恐龙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其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宝贵信息。

目前我国已发现恐龙足迹点百余个,其中晚白垩世恐龙足迹非常少,主要在黑龙江嘉荫、安徽黄山、广东南雄、云南楚雄、四川昭觉、浙江东阳等地。恐龙化石发现地为辽宁北票、江西赣州等地。

新闻多看点

揭秘!上杭恐龙足迹群是这样被发现的

据介绍,2020年11月7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文物局发起,联合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在龙岩上杭启动了福建省恐龙资源调查考察工作。在野外工作之前,考察队查阅了大量福建省的地质资料,并结合卫星图,划定了多个预设考察区,当日下午即在上杭县临城镇城南社区龙翔西侧首次发现恐龙足迹。次日,考察队在化石点周围继续踏勘,在进一步的清扫化石所在的层面后,十个、数十个、上百个足迹逐渐被发现,从而揭开了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的序幕。

图片

图片

考察队在闽西地区野外踏勘

图片

考察队发现的第一枚恐龙足迹

图片

考察队发现的其他更多足迹

图片

图片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中)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指示工作

考察队上报该发现后,相关部门立即采取设置围栏、安装监控设备、聘请安保人员看守、进行应急保护等一系列应急保护措施。12月15日—17日,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长李大庆三位国家权威专家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资源档案馆副馆长苏俊、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等人的陪同下,抵达足迹点进行考察鉴定。

经过考察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次上杭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对福建省的恐龙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结束福建省“没有恐龙”的历史。


图片

图片

考察团成员清理足迹

图片

联合考察队主要负责人合影

专家表示,该发现对于研究闽西距今约8000万年晚白垩纪时期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全球白垩纪晚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促进福建省自然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图片

图片

自然资源部化石专家委员会专家考察意见

Q:

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彭光照指出:

从地质资料得知,福建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地层出露非常广泛,它们与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的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区的沉积环境差不多。此次恐龙足迹群的发现是福建恐龙化石发现的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不仅恐龙足迹,还有恐龙骨骼,甚至恐龙蛋化石。

图片

图片

恐龙足迹化石区域航拍图

图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邢立达(中)在科考现场

图片

龙岩市、上杭县有关领导现场指导工作

相关链接

恐龙化石大致可分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两种,主要保存在中生代时期形成的沉积岩中。恐龙足迹作为恐龙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是由恐龙脚丫儿“踏”出来的化石,它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骨骼化石保存了恐龙生前身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足迹化石保存的却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恐龙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其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宝贵信息。在我国,截至目前,已发现恐龙足迹点百余个,其中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点非常少,主要有黑龙江嘉荫、安徽黄山、广东南雄、云南楚雄、四川昭觉、浙江东阳等地,发现恐龙化石的有辽宁北票、江西赣州等地。

图片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牵头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联合考察队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