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1月11日讯(记者 陈荣富 通讯员 卢晨)今天上午,位于莆田学院的李文正学术交流中心,室外寒气袭人,室内则气氛热烈——《莆仙文化概论》新书出版座谈会在这里举办,一批省内外知名文史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围绕新书出版的意义、莆仙文化特色及传承莆仙优秀文化的途径等主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桂芳发来书面致辞。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王金煌主持座谈会。
王金煌主持座谈会
吴桂芳在书面致辞中说,《莆仙文化概论》新书出版发行,是莆田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莆仙文化概论》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为该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地方文化影响力等议题,吴桂芳提出三点意见。一要坚定文化自信,激活莆仙文化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弘扬莆仙文化,首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嘱托,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莆仙文化基因,筑牢莆仙文化根基,激活莆仙文化生命力。二要挖掘文化资源,增强莆仙文化影响力。近年来,莆田市在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同步发展、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成功筹办第五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入选“点赞2020我喜爱的中国品牌”,木雕大师郑春辉获得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评比的“大国工匠”荣誉称号,莆仙戏《踏伞行》入选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及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电影《妈祖回家》在全国院线上映,并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展映等等。三要深化文化融合,提升莆仙文化软实力。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院先后编撰出版了《莆阳名人史迹》《宋代莆阳名人志》《宋代莆阳民俗文化》《莆田市名人志》《莆仙文化概论》等一批莆仙文化著作,开展了一系列莆仙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为社会各界认识莆仙文化、了解莆仙文化、宣传莆仙文化,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平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莆田市“十四五”文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与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院的合作力度,进一步深化莆仙文化的研究及成果应用,为建设文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宋建晓到会致辞
莆田学院党委书记、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院长、《莆仙文化概论》主编宋建晓到会致辞,并介绍了编写情况。他说,2012年7月,莆田学院成立莆仙文化研究院,旨在推动莆仙文化传承与发展,打造莆仙文化学术研究中心,服务文化莆田建设。近年来,学校围绕加强莆仙文化学术研究、注重莆仙文化弘扬宣传、壮大莆仙文化研究队伍三个方面,实施推动莆仙文化品牌创设行动计划,大力加强莆仙文化基础研究,编著《莆仙文化概论》,组织实施《莆阳文献丛刊》古籍整理文化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为该书主编,宋建晓对支持、参与《莆仙文化概论》一书出版、发行的莆田市委宣传部、莆仙文史专家、中国文史出版社等相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敬意。他表示,将以《莆仙文化概论》出版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各方研究力量,扩大交流合作,充分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培育凝练办学特色,做大做强文化品牌,更好地传承发展地方文化,为加快美丽莆田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专家、学者发言
座谈会上,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支平,厦门大学民间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振满,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文博研究员郑国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林国平,著名审计史研究专家、原江西财经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莆田学院特聘教授方宝璋,莆田学院副院长李文芳,莆田学院原副院长、莆仙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一然,莆田学院原副院长、妈祖文化研究院原院长黄瑞国以及当地文史专家专学陈春阳、刘福铸、萧亚生、黄祖绪、黄国华、林成彬、林洪国、宋国强、林煌柏、张翔等先后发言,提出了挖掘、整理、传承地方文化的建议、思路和见解。
赠书仪式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赠书仪式。莆田学院党委书记宋建晓向市图书馆副馆长张翔赠送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