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警员在接听求助。通讯员 林志超 摄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白斌斌 通讯员 陈雅真 林志超)365天、24小时,在119报警电话前,总是有一群人守候着,他们是119接警员。看似平常的接听、派警背后,不乏温暖、揪心、果断……
每通119报警电话响起,电话的另一头可能来自火场、可能是来自道路、水域里亟待救援的生命,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救援时机……
关键词:冷静
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2012年,一起居民楼火灾的求助打进了119报警电话,接听的是接警员吴永清。电话那头,报警人惊慌,语无伦次,只是大声地朝着电话喊叫,对方始终无法给出有效信息。
经验丰富的吴永清没有继续与对方“纠缠”,提高了音量,“命令式”地对着电话那头喊话,“听我说,告诉我你的具体位置,我马上调度警力到场营救你!”果然,这一招奏效了。对方恢复了理智,报上了准确的信息。后来,在吴永清的调度下,被困人员被及时赶到的消防员救出,火灾也很快被扑灭。
“对火灾救援来说,准确信息太关键了,我必须快速让报警人情绪稳定下来,告诉我现场情况。”拥有12年解决经验的吴永清坦言,作为关键时刻的“引导者”,接警员比平常人更克制、更有魄力、心理素质更强大。
关键词:暖男
群众的知心“哥哥”“姐姐”
2020年疫情期间,一位无奈的母亲打了119,称10岁的孩子因为叛逆要跳楼。一边调派消防力量前往救援,接警的吴永清一边请报警的母亲把电话给孩子。
“小朋友,你还很小哟,可不能这么做,好好读书,开心玩耍,才是你这个年龄该做的,是不是?”这场对话持续了8分钟,直到新的报警电话打进接警席,吴永清才挂断电话,并且让小男孩有事可以随时找他聊。在吴永清的劝说下,男孩的情绪缓和了不少。
10分钟后,接警座席的电话再次响起,吴永清收到了男孩的感谢,男孩表示,再也不会干这种傻事。吴永清说,接警员的岗位很特殊,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消防队伍,面对群众求助,有时是知心的“哥哥”“姐姐”,有时是深有共鸣的同龄人,有时还是耐心的后辈。
关键词:
不错过每一通求助
醉汉深夜来电“谈心”、游客钱包掉进海里、感情困扰来电倾诉……从业12年的张文鹏说,“什么样的‘奇葩’报警都遇到过。”119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119报警电话作为生命线,需要市民群众共同爱护,恶意骚扰、占用公共资源的行为十分可恶,也是违法犯罪行为。
上岗刚一年的接警员颜小花就遇到过,一连10多个电话报警,接通了却没人说话。担心对方需要帮助,颜小花立即回拨。没想到,对方开口了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谩骂。
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电话,这是接警员们的共识,他们清楚,每一个呼入的电话,都可能是“救命电话”。
在厦门119接警员心里,永远都装着一句话:“生命至上,就是每一个电话背后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