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福安
标题图
福安千年古村龟龄的诱惑
2021-01-06 09:51 今日福安

图片

造访福安北部千年古村落——社口龟龄,即问及为何村名叫“龟龄”。村民告诉说:1166年南宋诗人王十朋曾云游到此,慧眼识得村落(当时叫“码头”)所在的秀峰山,山形酷似一只体型巨大的龟。原来这个地方,还真的有“九头金龟落洋中”的传说。相传,村中有九只颇为神秘的灵龟,其中三只能被人所见;三只若隐若现;而剩下的三只一直神秘隐藏着,却不愿让人一睹它的真容。因此,诗人建议村叟取自己的字“龟龄”二字为村名。于是,“九龟卧洋”便成为 “龟龄”村名的由来。

龟龄,一座千年古村落。从历史文献的零星记载,亦可探索到最早入村者的凤毛麟角。唐昭宗时(889~904年)翰林学士建州太守章基,因避乱由浦城徙居龟龄。之前,龟龄村中早就有人居住,也建起了香火旺盛的寺庙。

图片

据《福安市志》记载:龟龄寺,是福安建于唐代的现存16座寺庙之一,是省文物保护单位。据林柄章姓族谱记载:龟龄寺于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在龟湾建寺原名秦源寺,至宋朝绍熙五年搬进章族由九世太一公献房一座,地基周围田12亩、山地50亩。建寺十六座,住僧约近百人。该寺有宋代石雕塑像20多块很有考究价值。1989年该寺住持在寺后挖土中挖出百铜钱388枚。其中有唐开元乾元通宝及宋太平至明代历朝的通宝,十分珍贵,寺尼便将铜币悉数交县文化馆保存。龟龄寺还出土有唐宋年间的石雕刻,有6块大小不一的石刻,上面雕刻有花鸟鱼虫图像,造型古朴,神态各异。它们大多被当成基石,放置于佛像的底座。

而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石龟像,因历经沧桑,石龟头部已经损坏,据传大约重约二三百斤。而它也可称得上是龟龄寺的瑰宝。据悉,对龟龄人来说,石龟“吉祥物” 。正月里到龟龄寺摸石龟,是沾喜气的一件事。童谣“摸龟头盖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身大翻身,摸龟脚吃不干,摸龟尾吃到有头有尾”,大人小孩们兴致勃勃地摸遍石龟像。“乞龟祈福”的习俗,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图片

据《福安市志》记载,宋庆元年间,朱熹曾到社口龟龄寺讲学。为何宋代大儒朱熹会到偏僻的龟龄村结庐讲学?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庆元党禁”祸起,韩侂胄、京镗一派与赵汝愚、朱熹一派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韩侂胄一派最终获胜,先后将留正、朱熹、赵汝愚罢免出朝。朱熹被夺职后,遂于庆元三年三月应古田籍门人林用中、余偶、余范等人的邀请,来到古田杉洋的蓝田书院讲学。此时,在龟龄寺讲学授徒的黄干 (阳头人),立刻前往蓝田书院投师,并留在朱熹身边协理教学。庆元五年,在黄干与门人杨楫劝说下,朱熹来到龟龄寺讲学,黄干仍侍从其左右,问难不倦,勤学好问,深受朱熹的器重,并得到他的真传,“名冠朱熹得意门生杨复,林湜、高松、陈骏、郑师孟、龚郯、张泳之首”。后来,不知是何年何因寺废僧走,直至元代至正12年间 (1330年):和公懋公重建此寺并刻石为志,现存留于寺内有石狮寺碑为记。明知县孟充《龟龄寺诗》:肩舆寻旧踪,一迳八千峰。图片

溪水湿沙燕,林烟生水松。僧飞江上锡,船宿渡头钟。粉壁留新墨,天门欲跳龙。历经千年风雨,龟龄寺庙曾多次辗转重修。大殿原系僧静贤徒善明于光绪初年兴建,1948年僧心悟在现址再次重修。龟龄古寺现存有大雄宝殿、观音阁两座大殿,一座膳房,一座宿舍,面积约500平方米。虽然寺庙不大,但古朴的建筑、幽雅的环境,让人远离世俗的喧嚣。1972年、1977年,龟龄寺侧旁分别建两座海会塔,另尚有名胜古迹灵峰寺、五谷堂。梵音古韵,这座宋代古建筑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图片

图片

龟龄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曾在唐宋显赫一时。但是,后来不知何原因,人们都搬到了别处。直到300多年前,又陆续迁进章、陈、林等姓,村子才又渐渐地兴旺起来。该村乃福安通往邻县寿宁,以及浙南地区的必经之地。岁月悠悠,古道幽幽。古道上那一块块磨光了的石阶,见证了多少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以及那些将士兵卒、商贩挑伕、僧人道士行色匆匆的步履。曾经的“马头市”老街, 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称一时之盛。至今,那古官道驿站两旁,还依稀可见当年的茶行、客栈、肉铺、酒肆等历史遗迹。

图片

村头古官道上还横卧着一座古朴的石拱桥。斑驳的 “龟龄桥碑”,记录着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建桥经历。这座长约20米、宽约3米的石拱桥,在经历200多年沧桑后仍坚固如初,把龟龄村与外界连接在一起。而随着南北交通状况的改善,这条桥便和老街一样逐渐冷落下来,成了龟龄村历史的一部分。走进龟龄古民居,似乎被带进历史深处。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染着岁月的沧桑,昭显着深厚的底蕴。随意推开一户人家大门,古朴而精美的民居古建、砖雕、石刻、木雕构件,不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据龟龄陈氏分谱记载,160多年前,陈氏从浙江奉化一带迁来。村里有一座陈家老宅,为砖木结构传统民居,前堂后厅,布局整洁。据住在老屋的老人介绍,陈家祖上是官宦人家,厅堂中保留着两幅书写流利的楹联:“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知多世事胸襟阔,识尽人情眼界宽”,便是书香门第的治家处世古训。一个有着厚重文化的千年古村,村中的古井、古街、古巷,处处留下先人生活的足迹。不追古无以抚今,尽管时代在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忘根忘本,尊重传统,保护古迹,才能开创更好的未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历经一千二百多个历史年轮,这个隐在深山僻岭、钟灵毓秀之地的古村,从繁华到宁静,却一直浸染着茶的气息。龟龄村落,下辖龟龄、福洋、溪南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村户籍人口215户,841人。现有土地面积3.08平方公里、耕地963亩、林木2210亩、茶叶1000亩,村民主要收入也来自茶叶。因此,村落周围有着漫山遍野的茶园。周遭龟龄寺、灵峰寺僧尼,也种茶种蔬自食其力。禅门精心制作的茶香,更被誉为“观音春” “法来香”释茶,飘溢海内外。禅茶一味,以飨信众,可谓是龟龄别样一种古风懋穆吧!(郑望 文/ 图)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