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疗“软实力”提升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之一。“十三五”期间,泉州市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面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快补齐人才、学科等医疗资源“软实力”短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累计增加卫生技术人才总量18941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数49129人,比2016年底增加10607人,区域医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医疗人才短缺一直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紧抓深化医改契机,通过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创新编制和职称管理模式、做强重点专科等举措,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壮大用好医疗人才队伍。”泉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市2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行院长目标年薪制,每年根据考核指标对院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领导班子选任、医院工资总额等挂钩,让院长履职回归公益性。根据考核结果,泉州市累计兑现2017-2019年度市属公立医院院长年薪专项补助966万元。
“薪酬制度改革后,通过工资总额管理模式,允许市属6家公立医院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按医生、护士和后勤团队约按5:4:1的比例自主分配。而各县(市、区)公立医院同步实施医院工资总额管理,提高医生收入,从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薪酬制度更加合理以外,在编制和职称管理上,泉州市全面执行编制使用备案制,大大增强了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医院除了可以自主设置岗位、组织考试、公开招聘以外,实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公立医院,高、中、初岗位结构比例还可按在编在岗人数的3:4:3予以核定,提升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空间。”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2017年以来,全市新增医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762人,新增高级职称人员1341人。全市卫生专技人才共入选“港湾计划”高层次人才达1976人,占高层次人才总数14.12%。
人才队伍的壮大也推动了重点专科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据统计,目前,泉州市已有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8个省级“创双高”临床重点专科、24个省级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专科41个;2010年9月,泉州市共有18个项目入选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基于“五大医技中心”的辐射效应,泉州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累计开展新技术175项,医疗“软实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