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厦门
标题图
厦门音乐界人士深情回忆著名钢琴家傅聪在厦往事
2020-12-30 16:08 厦门网

86岁的钢琴家傅聪,昨日因感染新冠肺炎在英国离世。人们熟知的《傅雷家书》,就是他的父亲写给他的;而对于厦门人来说,除了鼓浪屿女婿这个特殊身份,他还与厦门音乐界有着许多特别的缘分,这位世界级钢琴大师对年轻音乐人的影响巨大。

1998年,傅聪首次来厦门举办音乐会时接受了晚报记者采访,第二次厦门行,他更是与记者深入聊音乐。因为他,更多人了解音乐,爱上钢琴。

两度来厦

夸鼓浪屿音乐厅“声音温暖” 独奏会座无虚席

1998年,傅聪首次来厦门举办音乐会时厦门晚报的报道。

“他练琴时很专注,不让其他人打扰。”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未明回忆,1998年11月13日,傅聪第一次来厦门,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在演出前一天的下午,他陪伴傅聪在音乐厅练琴。

李未明说,傅聪很喜欢鼓浪屿音乐厅,曾夸赞“鼓浪屿音乐厅的声音很温暖”。那次音乐会他演奏肖邦的作品,包括《c小调前奏曲,作品45号》《F大调第二叙事曲,作品38号》《c小调第三谐谑曲,作品39号》,以及3首《夜曲》、4首《玛祖卡》,现场观众座无虚席,连过道都坐满了人,十分轰动。

2003年4月18日,傅聪第二次来厦,在人民会堂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这一次音乐会成为全城音乐圈盛事,著名指挥家郑小瑛、鼓浪屿籍钢琴收藏家胡友义都去探望他。听过那一场音乐会的人,到现在还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弹得太好了!”

钢琴收藏家胡友义与傅聪交谈甚欢。资料图 姚凡 摄

傅聪的太太卓一龙是鼓浪屿人,也是钢琴家,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她与傅聪早年相识于罗马尼亚,因音乐结缘。2001年4月,受时任厦门大学音乐系系主任李未明教授的邀请,她到厦大艺术学院音乐系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开办了大师课。

桃李天下

擅长用唐诗讲解西方音乐 学生弹不好被请下台

虽然傅聪只来过厦门两次,但他的厦门弟子不少。青年钢琴家牛牛17年前曾在上海音乐学院上过傅聪的课,当时年仅6岁。

“他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发现不同版本的乐谱在连线上的处理不同,就在现场不断琢磨。他那如诗人般的演绎和讲解令人难忘,比如,他会说:这里要弹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牛牛说,“他将高深的音乐精髓,用风趣亲切的方式展现,并用中国的唐诗来演绎、讲解西方古典音乐。这些美好的回忆,不断启发着我在音乐上的追求。”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探望傅聪。

在傅聪的推荐下,当时年幼的牛牛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第一届国际钢琴大师班学员。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钢琴教师李晨曦,珍藏着与傅聪的一张合影。照片拍摄于2002年,当时李晨曦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了傅聪在上海音乐学院开办的肖邦作品专题大师课。“他对作曲家写的速度记号极为严格,我年轻气盛加上手指技术很好,想要炫技,弹第二首练习曲的时候弹得飞快。他问我为什么不按照肖邦写的速度记号去弹,说超过这个速度,所有半音之间的联系和音乐线条都会表达不出来。”李晨曦说,傅聪的指点让他印象深刻,并对他此后的演奏起了很大的影响。

厦门市音乐学校毕业的兰柏超,刚取得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学位。他对傅聪极严格的教学及个性记忆犹新:“有些学生曲目的第一句没有弹好,傅老师教了几遍如果仍然没弹好,他会对观众席说,谁的学生请带走。如果遇到优秀的学员,他就热情高涨,甚至忘记下课。”

敬畏音乐

自称“手笨”每天练琴八小时 夸年轻一代童子功好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教师朱贤杰,曾于2004年冬和傅聪聊过音乐。

因手疾而常年佩戴的黑色无指手套是傅聪的标志,当时他每天练琴八小时以上。他说,自己弹钢琴起步较晚,缺乏“童子功”,只能以勤补拙。他甚至自称“手笨得要死”,感叹年轻音乐人“幸运得很”,“童子功好得不得了,基础打得很稳固”。

聊起现在很多中国孩子弹琴,五年或十年后会怎样,朱贤杰仍记得傅聪当时的回答:“这是一批有光彩的手指。”在傅聪看来,中国孩子的演奏技巧非常好,音乐感也无与伦比,但要领悟西方音乐的精髓并不容易,必须经过千锤百炼。他说,只有在苦水中浸透,才能领会音乐的真谛。

厦门钢琴调律师黄三元十多年前曾为傅聪多次调过钢琴,2002年3月,傅聪夫妇还邀请他到伦敦调琴。“傅聪最喜爱的一台三角贝克斯坦钢琴,多年来一直解决不了高音区容易断弦的问题。”黄三元说。曾跟随傅聪在国内巡演的黄三元,对这位钢琴大师的印象是:“治学严谨,对钢琴琴键触键、音色要求非常高。”

人格魅力

傅聪聊家书感悟“做人” 其专注热忱感染音乐人

已签约环球音乐的钢琴家张胜量(牛牛)6岁时与傅聪合影。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做钢琴家。”这句话来自《傅雷家书》,是傅聪1956年离开上海时,父亲给他的赠言。父亲对他的人生引导,在他与友人的交谈时也曾透露过。傅聪曾说,他将父亲的话记在心里奉行一辈子,其中“做人”还包括了做人的基本精神价值。

1998年傅聪来厦门,与厦门收藏家陈墨交谈。看到陈墨家中墙上的王梦白画作《留得残荷听雨声》,“大为欣赏,点评极具专业,素养很高。”陈墨回忆说,傅聪提起傅雷曾赠他一幅王梦白书法作品,至今还挂在英国家中的书斋里。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钢琴教师胡皓收藏了很多傅聪的唱片CD。他告诉记者,傅先生极为低调,出的唱片也都在一些小公司,数量少而精,但每一张都展示了极为高深的艺术造诣。收集到的傅聪唱片有的绝版多年,能找到也是费了一番波折。胡皓说:“我现在还能回忆起多年前在厦门人民会堂听傅先生的独奏,那时我才疏学浅,未必能深入体会精妙高深的艺术,但他演奏时的那份专注和热忱,这么多年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在专业上不断努力向前。”(厦门晚报记者 林晓云)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