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标题图
义工扶92岁老人反被讹,家属一句道歉就算了?
2020-12-25 14:56 正观新闻

遇见摔倒老人扶一把,这本是令人称赞的爱心行为,可如今,社会上却有一种怪象,就是“好人不敢做、老人不敢扶”。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屡屡发生的“扶老人反被讹”事件有关。

12月20日,江西九江一位义工发现路边一位92岁的老人摔倒,下车将其扶起后交给其家属。事后他反被老人家属指控肇事逃逸,经警方调取录像后证实其无辜,警方责令家属向其道歉。

一方面是虚假指控之恶劣:交通肇事逃逸一旦成立,该义工不仅面临罚款、拘留之灾,更将面临高额医药赔偿之责。

另一方面是讹人代价之低:仅道歉草草了事。两相对比,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质疑这一结果是否导向公正,是否有益于社会良善,还是说,反而加剧了社会“冷漠”?

幸好有附近居民监控证明清白,倘若没有监控、没有录像,这位义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善行遭受不白之冤,乃至背上巨额赔偿。

更引发公愤的是,据报道,老人被扶后曾向家属说明是被好心人相助,但家属却以老人年纪大不清醒为由报警。这次,不是一些人认为的“老人变坏”,而是老人家属“变坏”。那么,家属为自己的行为担责,实属天经地义,一句简单的道歉,并不足以消解其责任。用一句俗语说:“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

家属的行为性质已然涉嫌敲诈勒索,《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敲诈勒索“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而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更涉嫌触犯刑法: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两高的司法解释,“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是“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从此事看,家属意图敲诈赔偿的金额很可能会构成犯罪标准。

而如果家属对该义工进行虚假刑事指控,则涉嫌诬告陷害罪。义工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以对方损害自身名誉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综上,此事仅以道歉了结实属过轻,在“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精神已深入人心的当下,仍然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处理类似事件,甚至偏向讹人不法者一方,着实让公众寒心。须知,人性中有自私冷漠一面,亦有良善一面。哪一面被展现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大环境,一个惩恶扬善的社会能焕发更多人性光辉,而一个过分“宽容”讹人者的社会只会让人抑制自己的善心。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而现实却屡屡让“报薪者”困顿心寒。倘若长此以往,最终当我们年老时,也有可能面临无人相扶的窘境,只能是自食恶果。

希望这样的恶之花不要再开。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