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北京,气温低至0℃,令人感到冰寒刺骨,福建泉州惠安东岭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庄惠煌正乘坐的士赶往国家会议中心,内心却十分激动。他将代表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在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上分享基层胸痛患者的救治经验。六七年前,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还是个由当地医生发起的民间组织,他们通过手机微信“救命”群,为基层急性心梗患者搭建起一条“高速”通道。
近年来,泉州市卫健委通过不断加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搭建120急救网络等措施,完善泉州市胸痛中心一体化建设。得益于此,泉州当地基层医生有机会走上国家舞台,成为胸痛救治的“正规军”。
12月18日—19日,2020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第十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对378家单位进行授牌仪式,包括50家全国首批胸痛救治单元。来自福建的八家基层胸痛救治单元荣获全国首批胸痛救治单元,其中七家隶属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单位。
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被授予“优秀地级市胸痛中心联盟”,这是继2019年被授予“胸痛中心模范地级市联盟奖”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主席、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林荣教授被聘请为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县域医院及基层工作委员会常委。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天宝被授予2020年胸痛中心“十年特别贡献”奖、2020年胸痛中心建设“护心使者”。据了解,2017年7月,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正式成立,共有29家单位参与,联盟挂靠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该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林荣主任当选为胸痛中心联盟主席。
福建八家基层胸痛救治单元获国家级授牌
今年5月初,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启动全市49家1~2级医院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其中有7家单位通过全国首批胸痛救治单元验收(福建仅8家)。
“基层胸痛救治单元能够在全国大会上分享经验,标志着泉州市胸痛中心建设走在福建乃至全国前列。”林荣高兴地说道。
救护车绕行当地医院
直接送病人到介入室
76岁的林老伯家住惠安县东岭镇前林村,11月18日中午,林老伯在离家门口不到100米远处,突然胸部一阵剧烈疼痛,呼吸急促,家人急忙将他扶回家,并拨打120急救。
8分钟后,东岭镇中心卫生院120急诊医生赶到,当即在救护车上为老人做心电图检查,并同步发到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微信工作群。
“ST段抬高,这个是急性心梗,需要马上开通血管做介入治疗。”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医生当即做出提醒。
“从患者家到介入科就用了36分钟。”林荣介绍,病人一入介入室,家属签署急性心梗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医生立即为林老伯进行介入治疗。一周后,林老伯顺利出院。
“这个病例的抢救非常及时。”林荣介绍,以往胸痛疾病救治,从患者拨打120热线,到院前120急救,到来院后挂号、检查、缴费,直到进行手术,都要花去两三个小时。
本次案例,救护车直接绕过当地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和泉州市第一医院CCU,直接进入介入室,大大缩短救治时间,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区域协同救治
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
谈及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庄惠煌感触很深:他经常看到基层急性心梗患者,疼得实在受不了了,才开车或者自己走来卫生院。“病人来医院过程中,没有及时抢救,就没了。”他说,一旦有胸痛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由医护人员判断救治。
东岭卫生院医生正在为林老伯做检查
眼下,东岭镇中心卫生院在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的指导下,迅速成立胸痛单元救治工作小组,并结合实际制订一系列胸痛诊疗相关流程图,对相关人员培训。截至目前,已经有11位基层胸痛患者通过卫生院送至泉州市第一医院,得到及时救治。
从今年5月起,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和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医生们的足迹遍及全市,短短6个多月内下各县市巡讲18场。林荣介绍:基层卫生院不具备急性心梗的诊断水平和抢救能力,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可以通过网络将泉州市第一医院医疗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卫生院提高诊断质量。得益于此,泉州市第一医院基层转运的急性心梗病人明显增加,门诊量由原先的47%提升到80%,救治效率大大提高。
互联网助力
打造胸痛中心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泉州市卫健委高度重视胸痛中心建设工作,2019年底,胸痛中心总部提出胸痛单元理念时,就把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写入文件中,并下发《泉州市胸痛中心“一体化”建设方案》的通知。
眼下,泉州市已经逐步搭建起以泉州市第一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市急救指挥中心组建全市急性胸痛防治网络和一体化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基本形成以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为龙头,以县级综合医院为枢纽,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家庭医生为延续,全过程数据共享、无缝对接的胸痛救治网络。
林荣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完善120急救网络建设,强化胸痛中心质控作用,并加强胸痛知识及急救技能培训,开展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依托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实施,完善健康档案,将疾病预防端口前移,造福更多基层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