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
各大媒体在头版、头条等重要位置、栏目、时段
连续刊播“三明实践”重要报道
那,我们的“三元”
在他们笔触间和镜头下是什么模样呢?
万寿岩—格氏栲的相关报道!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年代距今18.5万年至3万年,是迄今为止福建境内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的居住遗址。2000年,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把它从开采炸药下抢救了下来。20年来,三元区牢记嘱托,坚持不懈致力保护好万寿岩遗址,其已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寿岩文旅小镇获评国家4A级景区。
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三元区莘口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之一,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今年来,三元区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万寿岩—格氏栲”片区协同发展为抓手,重点打造岩前万寿文旅小镇、莘口森林康养和龙舟文化小镇,建设覆盖面积311平方公里的文旅康养带,进一步延伸全域旅游触角,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福建三明践行记
关键词:绿色、发展
行走三明,满眼都是绿色。
这座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市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今年森林覆盖率有望超过80%,2015年以来流域水质始终保持福建第一。
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实现怎样的发展?三明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从三明市区驱车约30公里,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旁的万寿岩山中的洞穴隐藏着“远古的秘密”。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18.5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今天,万寿岩已是4A级景区,是福建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20多年前,文化遗产保护与矿山资源开发的矛盾却异常尖锐。记者如今在现场依然可以看到,万寿岩当年被削去山顶的残留痕迹。
万寿岩蕴藏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当地一家钢铁厂从上世纪70年代就在山体上采矿,巨大的爆破声始终不断;而认为“山中有宝”、且难以忍受开采带来的尘土污染的当地村民则持续抗议,并呼吁保护山体及洞穴古迹。
1999年,在当地组织下,考古人员在山中有了突破性发现: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还有号称我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约4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迅速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同志在批示中强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宁要保护起来的万寿岩,不要眼前挣钱的石灰岩。
这家钢铁厂立即停止了采矿爆破,虽然这会影响工厂长期效益20亿元以上。
“文物保护让村里大变样,现在年轻人办起了农家乐,搞休闲产业,以后发展机会更多了。”71岁的岩前村村民王源河说。
新时代的三明,红色与绿色交相辉映,工业与文明两翼齐飞,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相得益彰。
咦,原来你是这样的三明
这些三明故事久久流传……
关键词:文物保护、绿色发展
一个传说:
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
也属于子孙后代
在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内,展览着两份珍贵的文件。这两份文件的签名都是习近平。
万寿岩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上世纪70年代,万寿岩因富含石灰石原料,成为三明钢铁厂的一个重要采矿点。
1998年,当地一些老人联名写信给文物部门,坚持表示“山上有宝”,要求保护山上的文物古迹。
考古队与三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期限约定。1999年9月,考古队发现大量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把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特别是洞内的人工石铺地面、排水沟槽等遗迹距今4万年,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
遗址保护刻不容缓!然而企业产值损失怎么办,石灰石去哪里找?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同志在批示中强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三钢随即停止矿山开采,迁移采矿点,搬迁加工企业,无偿划拨土地和房产,这个弥足珍贵的遗址被幸运地保存下来。
2001年,万寿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建成全省首座旧石器时代专题博物馆……万寿岩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得到全面推进。
如今的万寿岩,绿色生态与文旅康养加快融合发展,已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科研教学的重要一站。
卫星告诉你,三明凭什么被称为“宝藏城市”?
三明地域跨福建省三大构造单元,地层结构发育完整,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的万寿岩遗址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穴类型旧石器时代遗址。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早在18.5万年前,古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约4万年前,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在这里完成,这些“远古的秘密”传递着中华文明的古老记忆。
……
绿色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但三明的绿却并不单调,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之一,被誉为“绿色明珠”、“森林氧吧”;“高山云雾出好茶”,大田县境内千米以上高山有175座,峰峦叠翠,云雾缭绕,甘泉潺流,成片沁人的茶绿扑面而来;永安是中国竹子之乡,拥有总面积1700多公顷的九龙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农民人均拥有毛竹林面积居全国首位,在此可以邂逅一阵灵动的竹绿……
原始的栲绿、沁人的茶绿、灵动的竹绿、幽静的深绿、平静的湖绿,全域树茂林丰的三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
头版
一心一意是三明
关键词:文明建设、文物保护、绿水青山
三元、明溪,都是地名,各取一字,就是“三明”。
……
滚烫红心,最是三明:向历史的深处探底,到初心的来处溯源,精神的力量滋养着一座城的拔节生长
历史的使命,三明用肩扛,其中甚至包括传扬人类原初智慧的使命。
步入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映入眼帘的一面墙上,刻着这么一句话:“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字里行间,流露出恳切与坚定。
这里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穴类型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遗址的边上,立着8个石料仓储罐,爬山虎依着自己的脾气,在它们身上肆意铺排开来。这几个废弃的“大家伙”,诉说着曾经的一段较量。
上世纪末,万寿岩山体被买断,进入开采期。只是听说这里有“文物”,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不太清楚。于是,开采矿石大干一场的“轰隆隆”和考古发掘吹落灰尘的“呼呼呼”,在这里共存。
万寿岩,危矣!
1999年11月15日,发掘出土的石器标本,送到了贾兰坡院士那里。当时再过10天,这位参与过北京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的业界权威,就要度过92岁生日了。经过仔细观察和比对,老人家郑重写下自己的论断:“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并且盖上自己的印章。
老人家的声音,传到了省城福州。总是有一种力量在捍卫历史的潮流,总有一种目光在关切人类的未来。经过细致、严密的调研与核实,2000年元旦,新千年的开篇,省城传来坚定的声音:万寿岩旧石器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万寿岩,稳住了!
河南周口人朱凯,放弃河南省文物部门的工作,来到三明,守护万寿岩,“这是个大事,值得来做点什么”。现在他担任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副馆长。
当时4岁的朱一诺,跟随父亲从郑州来到三明,见证了万寿岩是如何从一个山洞成为一个遗址公园的。如今就读于厦门大学文博专业的她,很想到考古发掘工地上体验生活,“拿着小铲子,画图,摄影,还可能经历重大发现的过程,这一切令人向往”。
9岁的黄周涵文静、乖巧,是三明学院附小四年级学生。她给万寿岩画了一幅画,思路是既要写实,又要有自己的想象,把两者结合起来。结果,她画的万寿岩,就像是一只大老虎趴在地上,侧着脑袋在张望。
“我就想知道,我们古人到底有多聪明?”黄周涵侧着脑袋在思考。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作出解答:“万寿岩的船帆洞遗址有石铺地面。当时生活在洞内的古人群从洞外河滩上拣了一些大小适中、形态扁平的砾石,搬进洞内,将洞室地面垫高、铺筑平整,同时还在洞壁根部开筑引水沟槽。这是世界范围内目前发现最早的‘室内装修’遗迹,距今3万年左右,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具备很高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活条件的思维与能力,是我们的祖先聪明才智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明证。”
他更看重这里的研究潜力:以前发掘出土的材料,还未开展精细的信息提取和深入研究,已经发掘的洞穴还有很多未触碰的原生堆积。附近的山坡、沟谷很可能还埋藏着古人类生产生活留下的遗物遗迹,可能还有价值更大的古人类居住过的洞穴尚未揭开面纱。
距离万寿岩不远的地方,有个自然保护区,里边有一大片的格氏栲,也是个谜。
格氏栲是珍稀濒危树种,这里却有近万亩,年龄多在百年以上,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纯度最高的格氏栲林。
格氏栲的树皮像鳞片,紧紧依附在树干上,好比给树干穿了一件蓑衣,也有人说这是“剥皮树”。这个树种,材色鲜艳,心材呈红褐色,而且纹理细密、材质结实。
“格氏栲的实木放在地上,我们女同志穿着高跟鞋,鞋跟很尖的那种,踩在上边原地转一圈,没有痕迹的。”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服务站站长沈彩霞说。
这是一个明丽的女子,发表了不少关于格氏栲的研究论文,她说自己只是个护林员,愿意每天与山为怀、以林为伴,在森林里深呼吸,也就是“森呼吸”。
“山中稀世宝,人称格氏栲。风雪加战乱,千年压不倒。”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为格氏栲写下的句子,沈彩霞感觉耐人寻味。
这一棵棵大树,就像是一个个三明人。
三明人,是信仰坚定的人,是持续向内用力的人,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是不断克服自身短处的人,是奋力朝前奔跑的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三明,这些饱含深意的话语,是在大街小巷、村头田野经常见着的,也是三明人心里念着的,更是三明人点滴实践着的。
于是,三明这座城踏着时代的节拍,在拔节生长。
于是,三明在彰显信念的力量,在激活精神的蕴藏。
于是,给三明的起跳以强大支撑的这个国家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全文链接
万寿岩保护背后的典范力量
——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三明实践(中)
关键词:保护文物、传承文化
夏鼎商彝、秦砖汉瓦、唐彩宋瓷……一项项文化遗产勾勒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图景。
清流古人类化石遗址、“南方周口店”、永安安贞堡……一件件文物讲述着文化交融演进的三明故事。
以万寿岩遗址保护为契机和示范,以“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为指引,三明悄然开启了文物遗存保护在一个市域范围内的大胆探索,呈现出蓬勃的文化活力。
人类室内装修史的第一章,要从这里写起……
万寿岩,是座石灰岩孤峰
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市郊的三元区岩前村
因史前人类遗址
被考古学界公认
原文链接
让18万年前的古遗址“复活”,万寿岩守住三明人的远古记忆
有着“南方周口店”之称的万寿岩遗址,此前曾是给三钢提炼石灰岩的一片矿区,差一点因矿石开采被炸毁。
1999年是一个转折点。这年的一次考古发掘探明,此地拥有华南地区迄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遗址,将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了近20万年。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尖锐,万寿岩保护开发也曾经历一番博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先后两次批示:“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这让万寿岩从开矿的炸药包下被抢救出来,并得以整体保护。2017年,这里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全文链接
来源:三元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