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
标题图
乡村振兴提速,两岸青年如何融入?
2020-12-22 14:46 新福建 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22日讯(记者 吴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全面”二字内涵丰富,既体现了乡村振兴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又指明了下一阶段将往扩面提质方向发力,这为两岸青年携手乡建乡创、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近日,由福建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与民革福建省委会共同主办的“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在福州市永泰县举办,会议通过政策解读、专家授课、两岸青年交流等形式,引导两岸乡建乡创青年共同探索未来乡村振兴之路。对于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两岸青年有何看法和感悟?他们能否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在乡村的大舞台上一展长才?

特邀嘉宾:

许俊雄 台湾见学馆团队负责人

林智远 台青、平潭石头会唱歌民宿创办人

范姜峰 台青、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负责人

陈怡飞 长庆青年、永泰大森林硕丰农业创始人

王巧清 长庆青年、永泰县长庆镇农技站运营人

邓启明 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现场,两岸青年及专家学者在线上线下交流。

扎根在乡土 处处发现美

记者问:福建有14000多个村庄,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2018年,我省出台政策,鼓励台湾青年来闽提供乡建乡创陪护式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有20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在福建31个县的117个村庄参与乡村建设。几年来,台湾青年扎根福建乡土有哪些收获?在与台湾青年合作的过程中,福建青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彼此碰撞出了哪些火花?

许俊雄:2018年初,台湾见学馆团队就来到福建,最初是受到福建各式各样的老建筑吸引,渴望透过古建筑的修复与再生运营,为乡村注入一股新的活力。2019年8月,我们在永泰县长庆镇成立了“长庆严选文创设计有限公司”,试图为长庆的花生、茶油、李果、蜂蜜、毛竹等产业打造“长庆严选”的品牌,通过“文创+旅游”的方式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为此,我们还重新改造了长庆农技站,原本斑驳破旧的空间变成简约现代的展售场所,专门展示加入文创设计理念的长庆农产品。2019年11月,农技站再度迎来了新的变化,我们与本地青年王巧清合作,开启了长庆奶茶店的运营实验,让永泰县盛产的水果能与茶饮相结合,甚至与台湾不同的物产结合,创造出新的饮品,让长庆镇赢得了更多关注。一路走来,我们不仅拓宽了自己事业的版图,更收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大陆朋友。

王巧清:在与台湾见学馆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生活中寻找文创元素,用文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自从2018年台湾见学馆团队在长庆镇策划举办了两岸花生节后,长庆镇花生的收购价格由原来的一斤10多元提高至30多元,知名度大大提升。如今,我也召集了二三十人的本地妈妈团,在农技站里尝试用各种农产品进行文创。比如,试着用油茶籽做油茶手工皂,试着用养蜂废料做卡通蜡烛等等。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东西,乡村活化就是要将一件件美的事物活化,让更多人知道乡村的“美”。

近年来,许多台湾青年扎根福建乡村,用文创设计的理念包装当地农产品。图为研修营现场展出的各种文创产品。

陈怡飞:大学时,我在台湾中原大学学习。那时,我发现台湾的农村处处有景点、处处有亮点,这引发了我到乡村创业的想法。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种植沃柑,借鉴台湾乡村建设的经验,塑造更有生命力的沃柑产品。比如,做沃柑花茶、果干、奶茶等,不断延伸沃柑产业链。另一方面,也透过文创设计,让产品的包装更有诗意和美感,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生命力。乡村需要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两岸青年一起去营造,让老村落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吸引人流回归家乡,从而带动乡村振兴。

塑造好IP 村村有特色 

记者问:发展乡村游,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不过,仅靠原生态的绿水青山,乡村游的发展未必能带动乡村产业的活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两岸乡建乡创青年该如何实现差异化经营,避免千村一面?

林智远:目前“石头会唱歌”品牌除了入驻平潭北港村外,还在平潭青峰村开办了蟳堡亲子民宿、在莆田湄洲岛创建了两岸艺术民宿。我们希望游客通过入住民宿来认识乡村,认识在地的风土民情。村落好,民宿才会好。所以,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主要介绍各村落的故事。因为乡村游要游出特色、游出差异化,需要连接在地文化。在平潭北港村,我们的民宿以北港的石头为主题,打造了一座座石头厝民宿;在平潭青峰村,我们以当地的螃蟹为主题,设计了适合孩子玩耍的科普项目;在湄洲岛,我们以宗教为主题,带领游客体验妈祖文化。可以说,每个村都有不同的IP,如此便可以实现差异化经营,避免千村一面。

许俊雄:除了永泰长庆镇外,台湾见学馆团队还在南平市三楼村、干坑林场等地参与了乡建乡创工作。三楼村拥有凤凰梯田、千年古樟、龙凤瀑布等充满美好寓意的景点,抓住这一特色,我们建议打造两岸婚纱文创摄影基地,并设计了以当地稻米为婚庆产品的“喜米”系列包装,希望以此带动锥栗、笋干、洋芋粉等传统农业活化升级,从而形成三楼婚庆产业链。干坑林场被列为“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干坑正山小种红茶具有很好的文创开发价值,但由于没有统一强大的品牌支撑,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与市场行情。我们计划将干坑传统的烟熏制茶非遗工艺、野生茶种、森林步道及红茶文化等有机融合为一体,打造一条具有挑战性、可研学的秘境旅行之路,协助打响干坑红茶品牌,促进当地茶农增收致富。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创造出来的“体验感”才是乡村游令人难忘的地方。

邓启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游。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村庄都适合发展乡村游。因此,两岸乡建乡创青年在设计乡村发展规划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即便要发展乡村游,也要创新发展模式,对乡土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要进行深度加工和创新设计,深层次挖掘其特色内涵,多方位演绎其表现形式,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氛围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乡土旅游文化,方能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跨界做乡创 点亮新业态

记者问: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盘活、激活、放活乡村各类资产资源,让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这方面,各位有哪些比较成功的经验或构想?未来,乡村产业活化有哪些新路径? 

范姜峰:乡村振兴离不开城市。不论是农产品销售,还是发展乡村游,瞄准的消费市场就在城市。除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外,我们还可以思考更多元的“农业+”发展模式,以此吸引城市消费者到乡村体验新业态。除了旅游外,农业还可以与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试想,在乡村的老建筑里引入国学课程,让城里的孩子来乡村体验私塾文化,一定会有不俗的吸引力。在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内,有从事各类不同项目的台青,如果他们的项目能引入乡村,可以让乡村的业态更多元,用城市反哺农村。

王巧清:最近,台湾见学馆团队正在协助南平干坑林场打造茶叶品牌。以此为启发,我在长庆镇农技站里推出了以干坑红茶为原料的奶茶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可见,村与村之间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虽有竞争,但也可以有合作。未来,乡村产业活化之路可以走出去,寻找合作项目、合作产业,变孤军奋战为抱团取暖。

邓启明:11月18日,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成立,这是大陆首家从事乡村振兴研究的省级组织,成员分别来自高校、科研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乡村基层一线、企业和社会组织。这为福建乡村开展乡建乡创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尤其是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更好地落地乡村实施。比如,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可以结合乡村游、电子商务的运用可以结合农产品销售等等,从而促进农村新业态的发展,带活乡村经济。当前,福建高校有许多台籍教师,可以发挥两岸青年教师的专才优势,共同为新一轮乡村振兴事业出谋划策。同时,他们还可以与两岸农业企业携手合作,让研究成果走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