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大宋提刑官”的室名与别号
2020-12-21 08:00

《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清明集名氏》

明刻本《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宋慈判文

若干年前,由著名演员王庆祥和何冰分别主演的两部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先后在银屏上热播之后,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宋慈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他姓宋名慈,字惠父,南宋建阳县(今属福建南平市)人。

说到建阳,人们立即会想起朱熹。因为他在这里创立考亭学派,晚年在此定居,逝世后归葬“塘石”(今建阳黄坑)。宋慈与朱熹的确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是朱熹的学生吴雉的弟子。他的《洗冤集录》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朱子理学仁民爱物的思想、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但二者有一点却是大不相同,即朱熹生平别号众多,有“晦庵”“晦翁”“云谷老人”“仁智堂主”“白鹿洞主”等几十个称号,而宋慈,在与其有关生平记载的史籍中,如明嘉靖《建阳县志·宋慈传》、清陆心源《宋史翼·宋慈传》等,均未有宋慈别号的记载。

那么,是不是宋慈原本就没有别号?他在生活中,是否就像电视连续剧中那样,或被同辈称为“惠父”,或被长辈直呼为“宋慈”?非也。

《宋经略墓志铭》所记

其实,宋慈是有别号的,他号“自牧”!最早的史证来自南宋莆田著名诗人刘克庄的《宋经略墓志铭》。在此文中,有“晚尤谦挹,扁其室曰‘自牧’,丞相董公槐记焉”(《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九)诸语。

室名,即书斋之名。古人都喜欢给自己书室命名,或以之明志,或以之寄情,或以之自勉。而室名,往往又和别号分不开。如朱熹在《云谷记》中记载说,他在建阳云谷山“作草堂其间,榜曰‘晦庵’”(《朱文公文集》卷七八)。由此可知,“晦庵”之名,最初是室名,但其后成了朱熹最常使用的别号之一。

宋慈的别号“自牧”也是这样。从上引刘克庄的记述中,我们知道,时任丞相的董槐曾为宋慈的书室作过记。考董槐(?—1262年),字庭植,濠州郡定远县人;曾先后师从永嘉的叶师雍和崇德辅广;宝祐年间,官右丞相,传载《宋史》卷四一四《列传》一七三。从《宋史》所载董氏生平可知,董槐无著作存世,这就是他为宋慈撰写的《自牧斋记》或《宋惠父自牧堂记》之类的记文不传于世的主要原因。

《名公书判清明集》史证

在《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孙毓修等编《续古逸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1938年影印)卷首的《清明集名氏》这份名单中,列出了有“书判”被本书辑录的28位宋代“名公”,其中包括朱熹、真德秀、刘克庄、蔡杭和宋慈等人的姓名、字号和籍贯。其中,记宋慈为“自牧先生宋氏,慈,字惠父,建安人”。

根据这份名单的惯例,记朱熹为“晦庵先生朱氏,字仲晦,新安人”;记真德秀为“西山先生真氏,德秀,字希元,建安人”;记“后村先生刘氏,克庄,字潜夫,莆阳人”;记“久轩先生蔡氏,杭,字仲节,建安人”。晦庵、西山、后村、久轩分别为朱熹、真德秀、刘克庄和蔡杭的别号,由此可推定,“自牧”正是宋慈的别号。

文中为何称宋慈为“建安人”而不是建阳人?这是因为历史上建阳和浦城一样,曾隶属于建安郡之故,故文中把浦城的真德秀和建阳的宋慈、蔡杭均称为“建安人”。这个“建安”指的不是建安县(今建瓯市),而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建安郡——入宋,为建州。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后升为府,称“建宁府”。建阳、浦城均为其属县。因建安历史上是府县同城,故此建州(建宁府)治所,也在建瓯。

《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是一部诉讼判词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序作者为“幔亭曾孙”。“幔亭”为武夷著名景点幔亭峰,历史上曾有武夷君幔亭招宴的传说。由此可知,“幔亭曾孙”为武夷人氏,因此推断,此书最早应为建阳刻本。由于原书无全本存世,现存的据日本静嘉堂文库存本影印的《续古逸丛书》本只是一个残帙,仅存“户婚”一门。

在这部残帙中,《清明集名氏》所列的28位名士,存有书判的仅有13人,其余15人的书判无存,宋慈即在此15人之列。也就是说,“宋自牧”之号,除了《清明集名氏》中一见外,在此书正文中别无书证。

现存的《名公书判清明集》除此宋本之外,还有一部明代的刻本,此即明张四维据《永乐大典》本校录的十四卷本,今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内容分为官吏、赋役、文事、户婚、人伦、人品、惩恶计七门。其中收入“宋自牧”即宋慈的判文共七篇十七节(则),分别为卷二官吏门的《巡检因究实取乞》;卷十一人品门的《都吏辅助贪守罪恶滔天》《办公吏摊亲随受赂》;卷十二惩恶门的《与贪令捃摭乡里私事用配军为爪牙丰殖归己》《结托州县蓄养罢吏配军夺人之产罪恶贯盈》《举人豪横虐民取财》;卷十四惩恶门的《把持公事欺骗良民过恶山积》等。

文中署“自牧”仅一处,“宋自牧”有十处之多。由此可知,“自牧”确为宋慈的别号。

别号“自牧”的道德内涵

“自牧”意为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能够自我克制之意。刘克庄的《宋经略墓志铭》中说“晚尤谦挹,扁其室曰‘自牧’”,一方面说明此室名和别号得之于宋慈晚年;另一方面,“谦挹”一词,实际上已解读了“自牧”的内涵。

“自牧”一词,语出唐代魏征《谏太宗四疏》(其二)中的名句:“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河而下百川”(《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552页)。意思是身居高位而时刻保持危惕之心,不要忘记谦虚谨慎,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要有江海容纳百川的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宋慈的别号上,体现了这位提刑官的志趣和抱负。

在此还需顺带指出,通常认为,《洗冤集录》是宋慈传世的唯一著作,而这几篇题为“宋自牧”所撰的判文,并未见载于《洗冤集录》一书中。这对宋慈研究来说,既是十分重要的新发现的“佚文”,也是宋慈断案的原始文本,其史料价值无疑十分珍贵。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