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厦门自来水公司曾经发行过万元面值的股票。
近日,本报读者林强提供了一份厦门自来水建设的珍贵资料——一张面值一万元的大面额股票,由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自来水公司”)发行,落款于1935年,迄今正好85年。
林强收藏的1935年厦门自来水公司发行的万元面值的股票。(林强供图)
林强告诉记者,这张面值一万元的自来水公司股票上,股东陈水银就是他的外祖父。“我的外祖父和自来水公司大股东黄奕住同为印尼归国华侨,家人们也有相识;上世纪三十年代,自来水公司增资扩股,外祖父便认购股票成为了股东。”林强说,外祖父陈水银通过经营布店在南洋累积了一定财富,回国后,又响应了华侨巨商黄奕住的号召,出资支持市政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自来水公司经过公私合营改为国有,后来又并入现在的厦门水务集团,这张纸质股票虽然早已停止派息,但一直被完好地收藏至今。今年上半年,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完成了修缮,林强得知消息后,便翻找出了这件珍贵旧物提供给本报。
主体图片水库大坝屹立近百年如今是网红公园
票面上方最显眼的大幅黑白图片,便是自来水公司的水源地上李水库。照片上的水库大坝存留至今,周边水面和绿地的形状起伏,也与现在十分相近。
股票票面上的大幅图片是自来水公司的水源地上李水库。图为现在的上李水库公园。(资料图/厦门日报记者黄嵘摄)
上李水库大坝如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文史研究者卢志明告诉记者,它也是厦门第一个专用自来水水库大坝。“大坝建成后,厦门又经历多次台风,但水坝至今从未大修过,完好屹立原处。”卢志明说,这也能体现当时厦门的国际视野——自来水公司的几位筹办者认为:厦门的城建需要最有资质、最具国际视野的单位来参与。所以,1924年,公司自来水工程中的所有项目在上海进行招投标,选中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和设备。
如今上李水库被改建为市民公园,拥有新晋厦门旅游打卡地的“网红”身份,还在今年带起一阵“野餐热”。
董事名章归国华侨和本土富绅踊跃投入城市建设
5枚董事名章里,其实也大有信息可挖。两位“常务董事”中一位是黄奕住,另一位是黄庆元——他更被人熟知的名字是黄世金,是厦门当时有名的民族工商业者。卢志明认为,是黄世金具体负责自来水公司筹办时大小事务的操持,如招商和拆迁。另几位董事分别是叶心镜、李双辉和叶鹤秋(即叶孚光),也都是当时的知名华侨或绅商。
本地文史研究者李世伟认为,自来水公司从筹办到增资,都能看见许多爱国华侨和民间资本踊跃投入市政建设、联手造福厦门百姓的影子。除了上述几位名人,公司筹备之初,黄奕住也拜访了鼓浪屿富户林振勋和他的儿子林全成,后者攻读自来水建设工程专业,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成归来,被高薪聘为“总工程师”。
发行字号折射出自来水公司发展有长远规划
紧随股东大名之后的,是“天字第零柒壹號”“壹佰股票壹萬圆整”字样。卢志明揭秘,“天”可能是这张股票代表的发行字号,可以理解为首轮、首次,“这是选取了《千字文》的主文,‘天地玄黄’等字,从‘天’开始,每年依次往后编取‘地’‘玄’‘黄’等字。”卢志明提到,这是闽南地区当时较为流行的用法。在厦门收藏家陈亚元的藏品中,有另一张同样由自来水公司发行的股票,落款时间为民国廿五年(1936年)——晚于“天字”号股票一年,的确为“地字”号。
“从股票字号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奕住等实业家对自来水公司业务的逐步发展完善,以及逐轮募股增资等,都有着长远的规划,将其视为长久而重要的民生工程。”卢志明说。根据资料,当时除了上李水库,自来水公司还在莲坂、厦大等多处都布局了泵站等设备,1930年也在鼓浪屿建设了水塔、高低蓄水池、上下水码头等;1932年,公司又购买了四艘运水船和一艘拖船,每日从厦门岛将滤清的水运往鼓浪屿自来水码头,经由电机抽入水池,再通过管道送达鼓浪屿各处。
这一切稳步提升的规划在1938年被迫按下暂停键——抗日战争爆发,侵华日军占领厦门,抢夺了这一民生工程。
其他元素票面工艺精致印刷技术先进
票面最下端有一行小字:“上海商务印书馆承印”。据现有资料显示,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在厦门中山路已有分馆。这批股票是在哪印的?陈亚元认为,票面上水印、图案等一系列工艺都很精致,且需要一定的防伪标识,所以在技术更为领先的上海印刷可能性更大。
卢志明表示,其实彼时厦门的印刷技术也比较先进,但具体的印刷地点仍难考证。“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不少归国华侨引进了优良的印刷设备。”但是他认为,这批股票选择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承印,除了水印暗纹技术更不容易被仿冒,更是看中其公信力招牌。
链接
远东第一水厂
自来水公司见证着当年归国华侨和本土富绅携手推动厦门市政近代化所做的努力。一百多年前,厦门因为自然条件制约,极度缺乏水资源,不仅公共卫生差,许多居民还靠从漳州石码等地拉来的“船仔水”生活——如今轮渡码头附近的“担水巷”,曾是水贩必经之路。
自来水公司也为来往厦门港的多国海轮供水,且十来年间,许多船只都乐于在厦门补水——自来水公司“远东第一水厂”的美名也由此而来,经过多国仪器检测,水质居“东亚第一位”。(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