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教育,要让校长静心、教师安心、学生潜心;教师要根植课堂、敬畏课堂,提升课堂品质和个人专业素养;要以大自然为师,认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近日,莆田八中与周宁一中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活动期间,周宁一中校长张徐生以“山城县中”发展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周宁一中的基本状况和办学理念,发言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
张徐生是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教授级正高教师、福建省首批教学名师、福建省数学学科带头人,也是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培养人选、福建省名校长工程首批骨干校长。自1987年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周宁,张徐生就与山区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一个寒门子弟,少时求学的艰辛铭记在心,孩时为师的梦想终成现实,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感幸运,所以非常珍惜和热爱所从事的事业。
”张徐生说。
“热爱”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踏石留印的切实行为。从教以来,他长期身兼数职,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先后兼任年段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和校级领导,用心奉献于每个岗位,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业绩博得师生信任和各界好评。
课堂教学中,他善于从文化视野和系统高度演绎数学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提出“文化数学”的教学主张。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为此他苦心积虑,备课中涉足数学史、数学教育哲学等,依托数学文化底蕴,在三尺讲台上,他力图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在评选“最佳教师”民意测验中,有学生写道“听数学课,是一种享受”,学生对他的教学满意率名列前茅。
2014年5月,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面向全市举办了张徐生“文化数学”教学主张研讨会,他开设的相关公开课与讲座引起了较大反响。
担任班主任、年段长时,张徐生勇于创新实践,摸索出的“组长负责制”“班干轮换制”,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被许多班主任效仿。他努力提升德育理论水平,在有关报刊上发表德育论文10余篇,曾为各类教师培训班开设“班主任的素质修养与工作艺术”等讲座几十场,所倡导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是水的轻歌曼舞使鹅卵石趋于完美”在教师中广为传播。
作为学校领导,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实施德育“十个一”工程。2010年,他到周宁十中任校长后,校风学风大为好转,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校获得广泛赞誉,并于2012年成功创建“省级达标高中”“市级标准化初中”;2015年,到周宁一中任校长后,一年间完成了新校区后期建设和“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的创建……
“当老师,就要争当名师。”这是张徐生的事业信念。潜心教育教学,他取得了丰硕教研成果。这些年,他公开发表CN级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主持完成五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在省内外开设学术讲座、公开课几十场;
在全国、省级优质课观摩评比、教学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
“一枝独秀不是春。”针对山区不少老师只知教学、不思教研的情况,张徐生组建劳模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吸纳优秀教师加盟,促进成员成长,并通过送课(送培)下乡,在全县中小学起到引领辐射作用。长期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帮扶,带出一大批德育、教学骨干,倡导实施的“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好老师工程”,培养造就了众多名优教师。
“植根于山区教育的贫瘠土壤,提供让学生回味一生的好教育。”这是张徐生的毕生追求。33年来,当年一同分配回乡的10位毕业生,如今只有他一人仍坚守在山区教育岗位上,他也曾数次有机会调往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工作,但他放弃了一次次机会而选择留下。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张徐生终成一方名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福建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