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彦作品《地球少年》《盲校》研讨会举行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12月8日讯(通讯员 洪锦城)12月6日,青年作家吴可彦2020作品《地球少年》《盲校》研讨会在漳州举行。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陈毅达,福建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杨少衡,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祥夫等省内外专家、学者、杂志社编辑及作家代表50多人出席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作家协会、广东《作品》杂志社主办,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漳州市作家协会、漳浦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作家协会协办。
出生于90后的吴可彦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残联盲协文学委员会委员,迄今已创作发表文学作品近200万字,出版了长篇小说《星期八》《茶生》等6部作品。近年来,吴可彦潜心创作,长篇少年科幻小说《地球少年》今年6月发表于《福建文学》,《作品》杂志10月刊,发表长篇小说《盲校》,令广大读者感受到了这位90后作家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地球少年》和《盲校》的作品内涵和创作技巧,分别从“吴可彦作品如何描写人类的生存处境”“《盲校》的现实主义特色”“《地球少年》的内容与形式”“吴可彦作品所流露出来的理性思考”“个人经历与创作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作家青禾做为吴可彦第一部长篇小说《星期八》的序作者,介绍了吴可彦创作成长历程,评论家吴子林认为《盲校》这部作品,填补了当代文学一块空白。《地球少年》则是一部传统文化与科幻元素融合一体的少年儿童小说,视角独特风格鲜明,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探索性。
会上,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秘书长杨聪,代表中国残联宣文部为研讨会宣读了贺信,还为吴可彦作品《地球少年》入选中国残联“共享芬芳”公益赠书计划颁发证书。
据悉,长篇科幻小说《地球少年》出版单行本,是福建省委宣传部的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洱在关注该作品时指出:“在吴可彦这里,文学已经不是寄托,而是黑暗世界里的光,是生命的节奏和呼吸,他的独特经历,他的警觉、博学和深思,使他丰盛的想象世界,成为人类的寓言。我不是在推荐一本书,而是在提醒读者关注可能的命运。”
《作品》编辑部经过近三年的审稿,破格以十万字的篇幅,完整地发表了《盲校》。他们认为,这并不是由于作者的特殊经历,而是因为他们没法拒绝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该作品的责任编辑周朝军宣读了《作品》杂志社的贺信,采写编发吴可彦访谈录《我的生命里始终有光》。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鼓励青年作家创作、推动福建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可彦的同乡、漳浦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专为此次研讨会撰写了《我所看到的〈盲校〉》,委托与会者在会上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