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记者 沈华铃)歌仔戏、高甲戏、南音、京剧……不同剧种异彩纷呈、轮番上线,众多戏曲名家粉墨登场,展现戏曲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2月6日晚,厦门市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在小白鹭金荣剧场举行。来自厦门市21所学校(中、小学、幼儿园)252名学生和老、中、青三代88位传承人齐聚金荣剧场,带来一出出好戏。
舞台上,年纪最大的表演艺术家92岁。今年92岁高龄的吴金宝是老一辈戏曲名家的代表,他身旁跟着儿孙吴劲松、吴捷镔,只见他拿起鼓槌、穿上白袜,一脚压在鼓面上,用脚在鼓上控制音色,脚与鼓演绎精彩的“艺术人生”。
《班头爷》选自陈三五娘的故事,这样一出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剧目,由73岁纪亚福老师、林丽雅、吴伯祥、郑萍与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丁昊烁小朋友一起完成。
师徒传承,梨园再添新军。73岁李秀华老师、陈志明、郑惠兵、黄舒带着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带来歌仔戏“四大柱”之一的《杂货记》。
此外,南音《直入花园》、歌仔戏《歌仔唱唐诗》、京剧《唱响梨园》、高甲戏《金鼠迎亲》、新编歌仔戏《厦门这么美》、歌仔说唱《爱心近邻》等精彩节目一一上演。
师徒传承、家族传承、普及传承、种子传承、创新传承……每个节目背后都标注着四个字,把“传承”展现得淋漓尽致。老一辈戏曲名家中还有88岁的纪招治、77岁的张丹、76岁的李秀华等,中坚力量有吴晶晶、庄海蓉、杨雪莉等,还有代表厦门戏曲未来的中、小学、幼儿园的“梨园新声”,年纪最小的是4岁小朋友。演出中,不少节目是由几代戏曲人同台演出,展现戏曲传承的魅力。
据了解,“戏曲进校园”在厦门开展时间早、力度大,近年来更是进一步常态化、多样化,并逐步实现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高校的全覆盖。今年8月,厦门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厦门市优秀戏曲进校园传承项目资助办法(试行)》,进一步推动厦门戏曲进校园工作蓬勃开展。
本次展演活动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