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抓取
标题图
自幼酷爱古典诗词,后苦心研究诗词格律,已潜心创作数千首(阕)作品。陈清仙—— 古韵抒今怀 诗意写人生
2020-12-03 12:02 漳州新闻网

   “寒露润冰肌,桂魄摇疏影。香抱霜风蕊剪尘,寂寂催春醒…… ”手捧新近出版的个人诗词集《静轩诗词·花卉吟草卷》,已经75岁的陈清仙兴致盎然,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充满自豪(如图)。

  这是他退休后出版的第一卷诗词集,选录其多年来吟咏花卉创作的600多首诗词作品,按“名花咏叹”“驰名花咏”“花卉杂咏”等归类。之所以称之为“第一卷”,是因为本书出版后,将陆续编辑出版二至五卷,包括《咏物寄怀》《风雅情怀》等,最终组成个人诗词系列作品。

政治经济学出身

  却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

  陈清仙1945年出生于漳浦农村,大学时就读于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但他对古典诗词却情有独钟。“自小热衷于诵读古诗词,到中学时读到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为其磅礴气概所折服,就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创作出意韵深远的古体诗词。”陈清仙表示,“但当时苦于不谙格律,且条件所限,习作无门。”

  在他18岁那年,高二年暑假护校期间,他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一本王力先生所著的《诗词格律》。这令陈清仙如获至宝。但由于该书当时并不外借,在通读完主要章节内容后,陈清仙靠着手抄的方式,将书中的主要格律阐述和近百个词谱原原本本誊抄下来,并加以揣摩领会。

  后来,陈清仙前往厦门大学就读,结识了不少擅长诗词创作的学友,于学习之余,共同研究诗词格律知识,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创作基础。大学时他就曾试着创作古体诗词,但直到走上工作岗位后,他才第一次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大学毕业后,我先是到了当时的晋江地委宣传部工作,所以诗作最初刊发在《晋江文学》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陈清仙仍历历在目。

与诗词创作为伴

  涉历名山大川以壮文气

  “人之有诗,犹如国之有史,诗以抒性情,史以纪兴废。”抱着这样的信念,陈清仙笔耕不辍,与诗词为伴。他先后在晋江地委宣传部、龙溪地委宣传部和漳州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供职,虽主要从事行政、理论教育和研究工作。在撰写社科论文和工作应用文之余,讴歌生活,创作了不少反映时代进步题材的诗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陈清仙曾先后参加漳州市和福建省诗词学会理事会,曾任市诗词学会第三、四、五届副会长,省诗词学会第四、五届理事。在省内外学习交流中,他到各地名山大川览胜观光,进一步拓宽了诗词创作题材、领域与数量。

  2006年,陈清仙从工作岗位上退休,适逢市老年大学诗词班急需一位能解诗词,又懂格律的教师,他成了重要人选。教学中,陈清仙面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学员,备起课来尤其认真,“一晃已经在诗词格律的教学道路上走过了十四年,期间教学相长,既授人以渔,也无形中推动了我加强格律的学习钻研与诗词创作。”

开通博客、公众号

  线上推广结识八方诗友

  在陈清仙眼里,诗词创作既要讲究格律,又要意境深远,两者结合才能称得上佳作。

  2010年,陈清仙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又发现了新天地。一次网页浏览中,他无意间发现有不少诗词爱好者通过博客分享诗作,大家在网上探讨创作经验,令他受益颇多。于是,陈清仙萌生了自己也开个博客的想法。然而,退休前他就对电脑操作并不擅长,后续的所有操作都只能靠着自己摸索自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个人诗词博客“静轩斋主”最终上线,其诗词创作也逐步从线下转至线上推广。这些年下来,他的铁杆粉丝已有1600多人,访客更是达到66万多人次。不仅如此,陈清仙今年又开通了诗词微信公众号,已陆陆续续更新20多期。

  从博客的开设维护,到微信的制作更新,这些都是陈清仙自己一步步摸索出来的。通过网络推广,他在网上结识了许多天南海北的诗友,黑龙江、河北、安徽、湖南……诗友们的创作风格各具特色,皆对其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陈清仙至今已在线发表作品1700多期、诗词5600多首(阕)。这些诗词有不少作品已先后刊登于《中华诗词》《福建诗词》《秋霜诗词》等报纸刊物上。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如今的陈清仙却一点也不服老。心态积极向上的他不以年龄增长给自己设置创作门槛,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于创作的道路上高歌前行,续写诗意人生。

⊙本报记者 朱俊辉 实习生 林婷婷 文/图

责任编辑:黄舒哲 程 琳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