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平
标题图
南平市博物馆里藏着不少“小动物”,一起去找找看?
2020-12-02 10:06 闽北日报

动物造型一直都是青铜器、瓷器等各种器物上常用的装饰元素,无论是抽象的、虚构的、还是写实的。在南平市博物馆里,就藏着许多寓意吉祥,造型又十分可爱的“小动物们”。

这些动物造型的文物

代表着从古至今

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听听它们的“自诉”

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

当你在博物馆参观时,记得找一找它们喔!

富甲一方——陶猪圈

哈喽!我的名字是“东汉铅绿釉陶猪圈”,快来看看我长什么样子吧。爱心型的盘状猪圈配上可爱圆润的小猪,我是不是漂亮极了。猪在古代可了不起了,既是重要的生活资源,又是财富的象征。很久以前,穷人是养不起猪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养得起猪,所以养的猪越多就代表财富越多。

吉祥如意——鸡首壶

嗨!我是鸡首壶也叫鸡头壶、天鸡壶,因为壶身一侧贴有鸡首,所以人们给我起了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其实还有贴羊首、牛首等等的壶,但是因为“鸡”与“吉”谐音,故有吉祥之寓意,因此,我在众多的动物当中备受人们喜爱!我可以当作酒器、茶具等。壶上鸡首的造型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有写实,有夸张,千姿百态。壶的把手则逐渐伸长,由条形变为龙形,釉面由单一的青色到加以褐斑点彩,可漂亮了!

虎虎生威——青釉瓷虎子

我是一只来自唐代的青釉瓷虎子,因为形似伏虎而得名。看我,口部堆贴虎头为装饰,并向上昂扬,虎身作圆筒状,腰部收小,腿部鼓出、四足蹲伏,背部还有个扁平提梁,完美展现了一只老虎的精气神。把夜壶制成虎形,既反映了古人对老虎畏惧、厌恶的心情,同时又寄予了“将门出虎子”的愿望。

龙腾虎跃——蟠龙瓶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宋青白釉堆贴蟠龙纹瓷瓶,名字有点长,那么大家就叫我蟠龙瓶吧,好听又好记。我长得有点普通:盂形口、长束颈、鼓腹、圈足,我最大的特点呢,就是我的颈部堆塑一只独角蟠龙纹,肩部两道弦纹,像不像一条项链?蟠龙瓶是瓶的一种式样,亦称“皈依瓶”或“招魂瓶”,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羊羊羊”之家——东汉铅绿釉陶三羊屋

大家好,我们是“铅绿釉陶羊羊羊”。我们的房屋宽沿、直壁,虽然上头的铅绿釉已经出现了返银的现象,但是这些年为我们遮风避雨,可坚固呢!

古代人喜欢把我们羊羊家族的体型做的又肥又大,我们仨可是有很努力才保持现在的身材。别误会哦,体型做得又肥又大可不是为了吃我们,您想想,美丽的“美”是怎么写的呢?上面是一个“羊”,下面是一个“大”,古人认为“羊大为美”,现在是不是觉得我们更漂亮了呢?

其实,我们不光外表“肥美”,还代表着许多美好的祝愿。例如“吉祥”的“祥”右半边是“羊”;“善良”的“善”,上面是“羊”;连古代宫廷中小车也被称羊车,便是因为我们是吉祥的代名词。

在古时候,“三羊”通“三阳”,人们常说“三阳开泰”“三阳交泰”,这些都是吉祥语,在许多建筑、器物装饰与木版年画中经常以我们羊寓“阳”,羊们不仅给人以儒雅温和、温柔多情的印象,还能给大家带来吉祥如意的祝福。

亲密好朋友——清透雕双鱼纹圆形玉佩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清代的清透雕双鱼纹圆形玉佩。您瞧,我们整体成扁平、圆形状,玉质呈白色,经过工匠们的精细雕琢,紧紧地抱在一起,组成了一枚造型精美、寓意美好的双鱼玉佩。

双鱼是佛教八吉祥之一,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丰富多彩的关于鱼的图案纹样,比如单体鱼纹、双体鱼纹等,汉字中很早也就有了象形的“鱼”字。

那么佩鱼之风何时盛行呢?始见于商代,商代玉雕中有许多片状玉鱼,都很小,有些嘴部带孔,尾端有长榫,似刻刀,可能是随身携带的工具。唐代以后,含有吉祥寓意的玉雕佩饰开始陆续出现,鱼形纹样成了玉雕佩饰中常见的题材。到了宋代,玉鱼种类多,一般头较小,鱼身扁平或微微隆起,分为无鳞和有鳞两种。元明清时期,鱼形玉佩继续丰富和发展了鱼形图案纹样,出现了鱼与荷花、鱼与磬组合成的图案,寓意“连年有余”“吉庆有余”,还有龙头鱼身纹样的玉佩,寓意“鱼龙变化”。

“赐子”神兽——狮子

我是狮子,我不代表哪一件文物,走上这个舞台我就是想为我们狮子家族做做宣传,跟大家讲讲我们在中国的成长史。至于我说的对不对,大家可以到各个博物馆中去找找证据。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到达的正是亚洲狮的分布区。《汉书》中记载西汉宫廷中养有狮子,但是狮子从何而来却并无提及。直到东汉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王曾遣使进贡过狮子,这是史书中明确记载的中国人与狮子的第一次接触。

您没听错,狮子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狮,我们是移民一族。虽然汉代时就有狮子来到中原,但身为平民百姓的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我,如果你是达官贵人,或许对饲养于皇家园林里的我们略有耳闻。

到了唐代,随着佛教的空前繁荣,我们的形象也开始大量被普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此时狮子状态雄壮、挺拔,是当时国家状态的缩影。没错,这才是我们狮子,那气质,那气势,仅此一家!往后的宋金时期,我们又开始走亲民路线,一改汉唐时期的威武凶猛形象,变得越来越卡通可爱,又因谐音“赐子”深受古人喜爱,被称为赐子的神兽,至此走上了“狮生”巅峰,街头巷尾、锅碗瓢盆上都有可能出现我们的身影。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