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
标题图
陈岱孙:“一代宗师”“清华男神”魂归故乡
2020-11-30 23:41 新福建 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30日讯(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王光华 陈仪)螺洲古镇,走出了“帝师”陈宝琛。其实,这里还有一位“宗师”——陈岱孙。或许很多人不熟悉,但他在中国现当代教育史、经济学史上的确实赫赫有名

11月30日,陈岱孙诞辰1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暨陈岱孙纪念馆揭牌仪式在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举行。这是全国唯一的陈岱孙纪念馆。

陈岱孙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现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是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他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均有极高的研究成就。

走进陈岱孙的世界,就如走进20世纪的风声、雨声、读书声;读陈岱孙,就是读人世间最可贵的为学之道、为师之道、为人之道。

珍贵资料首次面世

刚刚揭牌的陈岱孙纪念馆,坐落于福州仓山螺洲镇的陈氏五楼中。这里,也是陈岱孙的伯祖父陈宝琛的故居。

“纪念馆总面积约800平米的纪念馆,陈列着从陈岱孙先生亲友、学生处搜集照片300余张,信札、珍贵史料80余件,捐献相关图书153册。”纪念馆策展人陈初越介绍。

走进纪念馆二楼的展厅,一幅《先生之风》大型人物屏风非常瞩目。这幅画出自本土画家之手,画面上的陈岱孙30岁左右,这时他刚就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不久,高大帅气、气宇轩昂。

《先生之风》画像。

绕过屏风,进入内室,可一览陈岱孙先生的生平事迹。纪念馆共一厅五室,分“一代宗师”“弦歌清华”“传经北大”三个章节。

“一代宗师”章节位于主厅。

“在主厅,我们可以看到,陈岱孙先生毕生精力灌注于学术与教育事业。通过这些珍贵资料,全面还原陈岱孙先生刻苦求学、终身执教的教育人生,展示其浊世翩翩、胜流累叶,更淡泊名利、桃李天下的宗师风采。”陈初越说。

展厅内,一幅任命书引来许多人围观。这是1953年,毛泽东主席颁给陈岱孙的中央财经学院副院长任命书。上书:“兹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任命陈岱孙为中央财经学院副院长。”还有毛主席的签名。

在主厅屏风的背面,是朱自清的《赠岱孙》。“浊世翩翩囧不群,胜流累叶旧知闻。书林贯串东西国,武库供张前后军。……”称赞他的气度、学养和实干。

朱自清《赠岱孙》。

展厅的西室是主题为“弦歌清华”,以时间为脉络,讲述新中国成立前,陈岱孙先生与清华大学近30年的生命交叉轨迹,再现陈岱先生“经济救国”志向的形成过程,以及严谨治学、艰苦教学的岁月。

“传经北大”在东室,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陈岱孙受命组建中央财院,又长期执北大经济系之牛耳,对经济学界几代学人影响至深。厉以宁、刘姝威、刘伟、晏智杰等经济学家都是他的学生。

展馆附属部分,还有“陈岱孙影音室”“陈岱孙格言室”“陈岱孙学术室”。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在纪念馆一楼的墙上,一句“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是陈岱孙先生著名的自述。这句话,也同样刻在清华园陈岱孙铜像基座上。

陈岱孙一生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1927年,他被聘为清华经济系教授,1929年兼任清华法学院院长。1953年10月调入北大经济系,任系主任至1984年。诲人不倦的他,80多岁还坚持上讲台,95岁仍主持博士生答辩。

纪念馆主厅的墙上,有一封珍贵的手书。这是199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镕基,亲笔致陈岱孙先生九十五岁寿辰贺信,信中说:“先生一代宗师,堪称桃李满天下。我于1947年入清华,虽非入门弟子,而先生之风范文章,素所景仰。”

陈岱孙教授九十五岁寿辰时朱镕基同志的贺信。

“他是清华大学的校友,又是教授、系主任,还是我们的校务委员会委员,长期指导学生,关心学院发展。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岱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煜波告诉记者,学院的师生非常珍惜、敬重岱老,“1987年,我们学院成立了陈岱孙奖学金,是奖励本科生的最高荣誉;2000年,他的塑像落成;在百年校庆时,又专门成立陈岱孙经济学纪念讲座,作为学院最高级别的讲座。”

“他一生淡泊,孤独,终身未娶,将全部精力贯注到教书育人之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曙光教授评价陈岱孙说,“对他而言,教书不仅是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他全部生命的诠解方式,这种诠解几近一种宗教式的虔诚和投入。”

作为福州人,陈岱孙虽然长期旅居他乡,但心中一直牵挂故乡。 他曾在《乡声》一文中,表达对故乡福州的思念之情,深情怀念在南台岛读中学时,每天下午听到的来自闽江上游的木棒和小船的号子、歌声,沉郁但又带着豪放,“有一种说不出的感人魅力”。

他还说:“童稚故乡之声将仍会是亲切而陌生,但故乡的面貌和生活,都会是虽陌生而更亲切。”

陈岱孙的童年照片。

如今,纪念馆落成揭牌,岱老终于回到了他思念的故乡。

传承精神,打造“学霸”打卡点

六岁上私塾,通读四书五经通史;十五岁考入鹤龄英华学校(即现在的福州高级中学和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年级插班;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三年级插班生;1920年公费留学美国,插班威斯康星大学经济系三年级;1922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

这是陈岱孙的“学霸”人生。在清华大学,他还被称为“清华男神”。

如今,陈岱孙纪念馆,要建设成为“学霸”打卡点。

“陈岱孙纪念馆揭牌后,我们将组织引导福州市中小学生和国内高校经济学专业优秀学生,赴仓山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将该馆打造成福州市的‘学霸’打卡点。并以纪念馆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与北大、清华的合作,力争打造校地合作新模式。”仓山区副区长钟治民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介绍,学院师生的“打卡”之旅已经开启:“今年6月,纪念馆已经挂牌我们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基地,8月就有老师和学生过来调研实践。”

他说,目前,福建省和北京大学已有省校合作框架,在大框架之下,将深入开展学院和仓山的合作,把丰富的校友资源与地方发展对接起来,提供智力支持。

当天,清华经管学院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基地和清华经管学院EMBA行·知合一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成为福州市与清华大学间校地合作的又一突破。

“今天,清华大学从北京来了30位师生,更有来自福建和各地的几十位校友。”陈煜波说,“两个基地揭牌后,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的新生,将先来这儿开始熏陶,了解学院的历史传承;本部的学生和年轻教师,将定期、不定期来这进行社会实践。我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源流的创始人是岱老,来到这儿,不仅可以了解学院的历史,更可以了解中国经济学传承的历史。”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