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一新,恒以精进”是福建师范大学东侨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师大东侨实小”)的校训,这既是对师生教学相长的期望,也是对“滴水穿石”闽东精神的传承。
在宁德市委关心推动下,师大东侨实小与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师大附小”)于去年7月开始合作办学,并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东侨实验小学。一年多来,该校坚持“新合教育”办学理念,走智慧校园创新教育之路,促进校园多元文化共融,厚植学生成长成才土壤,捧回“全国青少年排球特色校”“全国青少年轮滑特色校”“宁德市文明校园”“宁德市教研基地校”等30多项荣誉。
福建师范大学东侨实验小学航拍图
软硬兼优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走进师大东侨实小,花园式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这座按照省级示范校标准建设的小学,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全校拥有20多个功能室,每间教室均配备中央空调,校园绿化面积达到30%。
尚美楼是学校的综合教学楼,党团队活动室、图书馆、音乐书法美术专用室、科学室、航模室、跆拳道室、健身室等一应俱全;为了保证学生获得充足的体育锻炼,学校以高标准建设体育设施,拥有250米标准环形跑道、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轮滑赛道、看台区、智能体育锻炼区;集室内体育馆、礼堂于一体的综合馆可容纳千人。
整洁明亮的师大东侨实小教室
将校园景观与地方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是师大东侨实小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该校位于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新区,毗邻宁德锂电新能源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将“德智体美劳”教育与宁德四大主导产业相结合,建设“上德园”“时智园”“中体园”“劳拓园”“合美园”。此外,恒知廊、圆梦亭、滴水穿石园等也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
合作办学一年多来,师大东侨实小持续加大硬件投入,办学条件提档升级,刷新校园环境“高颜值”。同时,师大附小派出核心管理团队入驻师大东侨实小,成立两校区统一的教研机构,为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打造高质量课程提供有力支持。
“合作办学是深度落地的。”师大东侨实小校长林芳玉介绍,两校以两年为一周期,互派教师入驻,开展校际教学交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在师大附小进驻核心管理团队的帮助指导下,师大东侨实小积极推进“青蓝工程”建设,构建“四级两研四课”教研模式,特聘两位语文、数学学科退休特级教师长期驻校,稳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据了解,师大东侨实小现有教职工9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6名、省名师及学科带头人7名、市名师及学科带头人9名,30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区级表彰,参加省、市、区级课题研究达40多项。
贴心服务 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合作办学,为师大东侨实小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新合”办学理念应运而生。
“‘新合’有着深刻的内涵,是师大附小核心团队与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结合学校地域特色、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精心凝练出来的。”林芳玉说,“新”有多重含义,师大东侨实小是一座成立仅5年的新校,主要为满足开发区新引进大型企业员工子女的教育需求,许多高科技教学设备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应用等,而“合”不仅寓意着与百年名校合作办学,还寓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地域、民族、文化融合。
师大东侨实小目前有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个民族1076名学生,其中不少学生的家长在周边企业上班,由于工作繁忙无暇接送陪伴孩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师大东侨实小推出午托特色服务、定制公交车接送服务,四点半课后延伸服务,为广大家长解决了孩子放学后“接管难”问题。
学生午休
每天上午的课程结束后,学校就会分两批安排学生错峰有序到可容纳600多人的食堂就餐。到了午托时间,学生们集中在教室先进行午休,之后由各班老师合理安排,开展共同阅读、书法练习、作业辅导、答疑解惑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接送孩子是一道社会难题,师大东侨实小根据实际情况,每天免费提供定制公交车接送服务。目前,学校共有5辆定制公交车负责接送学生上学放学,5条固定路线覆盖了东侨开发区大部分小区。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每辆定制公交车配备一名跟车老师,负责组织学生有序乘车,随车照看学生。
“我们夫妻俩平常在厂里上班比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幸好学校提供了贴心服务,食堂干净卫生,每天的菜营养丰富,中午时间安排得很科学,又有公交车接送,我们感到非常放心。”师大东侨实小学生家长黄女士说。
多彩社团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8年,师大东侨实小启动“启智-成长”生态型课程体系建设,探索构建集学科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合作探究、人工智能等于一体的多级、多类、多元的课程体系。如今,这一课程体系从设想变为现实,成为助力学生追梦的“羽翼”。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师大东侨实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精心策划安排“四点半”课后服务课程,开设了科技、艺术、体育等类别的31个社团,包括语训、文学创作与欣赏、奥数、英语、轮滑、跆拳道、拉丁舞、足球、航模等,面向一至六年级所有在校学生。
学生争相体验智慧体育器材 龚键荣 摄
在加入社团之前,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写2到3个社团,这和高考填报志愿颇为类似。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学校合理安排各社团班级人数,邀请专业培训机构老师授课,让社团活动开展真正做到常态化、专业化。
曾志扬是师大东侨实小六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如愿加入鼓号队社团。他说:“当社团开始招募成员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鼓号队,就是为了实现成为乐手的梦想。现在,我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演奏大鼓和小号了,也能跟上队员们的节奏了。”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问与才能的进步都不可或缺。如今,每天下午放学后的16时30分至18时,师大东侨实小的操场、各功能室总是洋溢着孩子们的笑。
在足球社团,带着足球梦的少年在绿茵场挥洒激情,培养团队意识;在轮滑社团,学生在滑行中锻炼平衡能力,滑出风采;在奥数社团,学生不畏难题、力争上游,探索数学奥秘;在航模社团,从纸飞机到火箭模型,少年造航模,满载冲天梦;在围棋社团,学生们“弈”起飞翔,乐在“棋”中;在语训社团,语言训练帮助学生们锻炼口才、纠正发音、提升自信……
“‘四点半课堂’是‘启智-成长’生态型课程体系的生动实践,它像催化剂一般激发了学生活力和创造力,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林芳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