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抓取
标题图
那些被“偷走”快乐的漳州人
2020-11-14 17:44 闽南日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闽南日报


大部分人在遇到困难、挫折后,会出现难过、悲伤的情绪,但这种情绪一般是短暂的,多数人很快就能走出重围,重新拥抱生活的美好。然而,有些人似乎找不到出路,持续地感到悲伤、低落、消沉,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精力体力下降,丧失生活的动力,无法学习,不想工作,不愿社交,甚至无数次想要离开这个世界,这可能就是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抑郁症是大脑情绪调节出了问题,多种因素参与了疾病的形成,并不是“性格软弱” “想不开” “抗压能力差”等。抑郁症并不可怕,是可以治疗的,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近日,记者走访漳州市福康医院和第909医院心理科,通过与医生和抑郁症患者的交流,了解关于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


第909医院心理科医生在看诊 本报记者 黄子君 摄

心声

温室里的花朵”小美

终于挣脱束缚我的那张“网”


小美曾是“温室里的花朵”,小时候,父母经商工作繁忙,小美都住在外婆家里,外婆外公给予了小美无微不至的呵护。


上了初中之后,小美回到父母身边,两年的时间像变了个人似的,脾气暴躁、任性,和父母一言不合就摔东西,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小美的父母起初以为小美只是因为青春期比较叛逆,并没有特别在意。



后来,演变成家人多说她几句,小美就会做出极端行为,往河边跑要跳河,或用刀片割伤胳膊,胳膊上伤痕累累。在学校里,小美常常对老师同学发脾气,同学们都疏远她了。此外,小美还时常呆愣不语,自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家里人怎么叫也不出来。


父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带小美来到漳州市福康医院就诊。刚开始小美不断否认、抵抗,觉得都是父母不关心自己、同学排挤自己导致的。在医生耐心的沟通、引导后,小美敞开了心扉。原来,小美带着从小养成的优越感进入初中校园后,学业压力增大,学习进度逐渐跟不上,竞选班干部落选……这些挫折击碎了小美的心理防线。



就诊后,小美也知道了自己这两年其实是被抑郁症这张“网”给束缚住了,因为没有规范治疗,导致陷入了“控制脾气——控制不住脾气爆发——后悔——控制脾气——控制不住脾气爆发”的死循环里。后来,小美开始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一段时间后,小美病情稳定了下来,学会控制情绪,能够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我终于挣脱了束缚我的那张‘网’。”小美对记者说。


投身公益事业的老许

我现在康复了,想帮助更多人


长时间的失眠,甚至得把自己灌醉才能睡着,让老许意识到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老许果断前往漳州市福康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是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又有躁狂发作。清楚病情后,老许积极配合医生,开始了长期的药物治疗,及时拯救了自己。


今年67岁的老许病情已经稳定,退休后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他便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穿梭于多个团体当义工。“我现在康复了,有能力回馈社会,而且我要用好抑郁症‘过来人’这个身份,尽我所能给予抑郁症患者们帮助。”


在一次福康医院组织的患者活动上,老许是志愿者,认识了一对来自东山的母女。女儿小兰患有抑郁症,母亲陪在身边照顾她。交流后得知小兰的症状主要是不敢出家门和健忘,老许对小兰的母亲说道:“我想我可以帮助小兰!”除医生的治疗之外,老许为小兰制定了一套康复计划,内容包括每晚到小区里散散步、每天帮助母亲做饭等具体的小事。逐渐地,小兰有了转变,现在能在小区里经营便利店了,看到小兰的变化,老许十分欣慰。


老许现在是漳州蓝天救援队的一员,时常看到年轻的生命因抑郁症而选择轻生,很是心痛。“当今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的发病率随之提高。我想告诉所有的抑郁症患者一句话,不要怕,有病一定要尽早去正规的医院治疗,这并不可耻。”老许说。


第909医院心理科医生在为患者做沙盘治疗 (第909医院 供图)

说法

专科医生林建忠

抑郁症就是精神“感冒”了


“抑郁症患者往往需要医生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引导和治疗。”漳州市福康医院副院长林建忠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他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接触,病情又不断反复,因此从抗拒就诊,到与林建忠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到最后病情稳定,共用了三年时间,现在两人保持着一个月一次检查病情的频率。“给患者多一分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声音,这是作为精神专科医生的责任。”林建忠告诉记者。


“有不少患者在来到心理专科门诊治疗前都走过‘弯路’。”林建忠曾接诊过一位这样的患者,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时常感觉头晕头痛、疲乏无力,内科、外科看了个遍找不出根源在哪,他的父亲一口咬定儿子是由于懒惰引起的身体不适,不用继续去医院了。好在患者坚持,来到心理专科门诊终于找出病因。“很多躯体症状是焦虑、抑郁的情绪问题在躯体上的反馈,要到心理专科门诊才能得到确诊和有效治疗。”林建忠告诉记者。


在林建忠遇到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存在因认识不足或病耻感而耽误治疗的情况,长期活在一种自我攻击和内耗的世界里,这样只会病情更加严重。林建忠表示,抑郁症就是精神“感冒”了,要从整个社会方面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消除患者对疾病的忌讳和病耻感,以达到及时救治、减少抑郁症造成的社会和家庭负担的目的。“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不去面对,也不去采取一些必要的科学治疗手段来拯救自己。所以患者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到正规的机构、找专业的医生,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早康复。”林建忠说。


芗城区康乐家园里,工作人员在为患者做心理疏导。 俞映云 摄

行动

门诊+热线+应急

不断完善心理健康事业建设工作机制

近年来,第四医院逐步建立由心理咨询门诊、病房心理测验治疗、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共同组成的“门诊+热线+应急”工作模式,同时为大众提供心理援助、专业心理诊疗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起到“防治结合”的效果。
市区心理门诊一周七天正常上班,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全年不间断在线为心灵迷途者保驾护航。心理危机干预队伍随时待命为重大事件提供有力的心理照护支持,执行多次实战演练并于疫情期间为抗疫前线提供支援。


疫情期间,通过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队伍、线上心理咨询、广播电视、微博、微信、抖音等方式,为一线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民众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缓解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困扰,守住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心理“战线”。


我市专业医疗团队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围绕自助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管理、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中高考心理调适、职场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沙龙和心理测查等团体辅导服务。


年于中高考期间,前往全市各初高中学校开展考前心理调适宣讲,为广大考生提供心理营养支持。与团市委共建“漳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前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机构等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特殊人群心理照护、心理健康测查、团体心理辅导以及一对一心理辅导等活动。


与基层贫困户挂钩结对,在“医疗救助”“学业资助”“心理关爱”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提高挂钩村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家庭贫困和长期住院的患者,对每个人开展个案心理帮扶。每年前往各县城村镇开展精神障碍义诊,在心理健康方面为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指导服务,为促进基层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本期编辑:林思赓 徐镜正
值班主任:杨奕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