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救心圈”志愿服务中心的林晨晖、好儿媳纪惠娇将参选全国“最美家乡人”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王东城)一批又一批心怀大爱、助人为乐的最美厦门人,成为文明城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经过数月的征集、探访、评审,今天,2020厦门十大“最美家乡人”名单正式出炉,获奖者将获得荣誉证书及2000元奖金。
今年5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本报等国内数十家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启动2020“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启动后,本报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征集信息,获得市民的广泛关注。本报对许多正能量个人(团体)进行了报道,经过综合评估、评委评审等环节,选出了十大“最美家乡人”。全身心投入创办“救心圈”志愿服务中心、挽救更多生命的林晨晖和孝行感天动地的集美好儿媳纪惠娇被本报推荐参加全国“最美家乡人”评选。最终结果预计12月公布。
本报从2016年起与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手,评选并奖励“最美家乡人”,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人奉献爱心,以爱筑城。
【事迹回顾】
女婴出生在医院外护士半蹲托住抢救
7月14日晚上近11点,一名女婴“着急地”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口出生了,正在附近诊室值夜班的三名儿科护士和保安都听到了求助声,先后赶到门口。护士蔡小燕和许晓丹半蹲着身子护住婴儿。在这个过程中,两名护士的眼睛、四肢分别被喷溅了血液。虽然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但她们还是完成一场争分夺秒的救治,最终母婴平安。
“抠门”的退伍老兵坚持拥军助学21年
庄林1999年退伍后,和妻子开始创业,辛苦经营换来生意的红火。21年来,他心系军营,部队需要更换电脑桌、办公桌椅,庄林找到家具厂,定制了一批桌椅送到部队。庄林还先后资助了不少学生,其中8名大学生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庄林对人很大方,对自己却很抠门。女儿王淑芬说,爸爸在外面吃饭,一份拉面就可以。即便在家,他也不喜欢大鱼大肉,不是条件不允许,而是他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
捡到数万元爱心款
俩中学生悉数上交
向书桓和刘焕璋是厦门海沧东孚实验中学的初二学生,7月12日下午,他们在母校洪塘小学旧址重温旧时光,突然踩到一块砖头一样的东西,原来是一个黑色的袋子。他们打开袋子,惊讶地发现里面有数万元现金和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新冠肺炎捐款”。“我们没怎么犹豫,马上打电话报警。”向书桓说,民警到来后,他们将钱全部上交。
200多公里外伸援手助他拿到救命药
市民王先生一家四口今年春节回外地老家过年,没想到受到疫情的影响,耽误了返回厦门的行程。因为女儿生病需要每天吃药,眼看药快没了,王先生一家人就开车往厦门赶,没想到经过长汀时,在高速上被拦下,要求就地隔离。为了给女儿取药,王先生只好向厦门求助,最终求助信息移交给了灌口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秦相忠。最终,在秦相忠的帮助下,与灌口相隔200多公里的王先生,拿到了女儿的救命药。
辞职创办“救心圈”零收入贴钱做公益
为了更好地科普急救知识,林晨晖两年多前从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辞职,创办了“救心圈”志愿服务中心,而自己完全处于零收入、倒贴钱的状态。最近一年时间里,“救心圈”开展了数百场公益讲座,惠及上万人次。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厦门目前已铺设了300多台AED,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救心圈”。如今,志愿者已达600多人。
悉心照顾前婆婆十年好儿媳孝行感天动地
纪惠娇的前任丈夫2009年因车祸不幸去世。纪惠娇再婚后,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前婆婆和前夫的爷爷。她说:“前夫在世时,我们关系很好,没吵过架,无论是赡养他的爷爷还是他的妈妈,我都是想替他尽一份孝心。”更为难得的是,纪惠娇的做法得到了现任丈夫的支持,他们一起照顾老人,相互分担,善心孝行感动了许多人。
厦大老师自掏腰包为农村娃办图书馆
翔安沙美社区沙美图书馆是一家公益图书馆,由厦门大学教师王宜强和妻子鲁静如自掏腰包出资创办,这里承载着他们对农村孩子的爱和希望。沙美图书馆与厦大翔安校区之间,只有1公里多的距离。图书馆的落地书架被分成成人区、少儿区、亲子区,方便不同读者快速找到喜爱的书籍。图书馆内一张海报上印着醒目的字眼:打开书,打开缤纷世界的大门。
阿伯去医院做透析
好心的哥免费接送
早晨7点,盈华的哥刘能雄将车开到光电二路,将陈先忠送到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原174医院)做透析。中午,刘能雄又赶到医院,接回陈先忠,来回六七十元的车费分文不收。“我们算老熟人了,从起初少收七八元,到后来不收费,还给了他400元。”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刘能雄多次来回接送陈先忠,让他感动不已。陈先忠连声称赞:“刘师傅是个好人,真是一名好的哥。”
厦门医生一天之内连续两次跨省救人
10月26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电路受损,导致全县多地停电。就在此时,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先后有两名产妇需要紧急实施剖宫产。紧急时刻,在这里参加帮扶工作的厦门医生张鲜茜不辞辛劳,一天之内连续两次跨省抢救,冒雪转送产妇前往邻近的青海省民和县第二医院,为患者顺利实施剖宫产,挽救了两对母婴的生命。
10年前借钱给患者如今收到家属还款
市中医院肝三科副主任医师郑莹10月29日突然收到一笔还款,还钱的是一名男子。10年前他的母亲因肝硬化在市中医院住院手术,男子没钱交手术费,郑莹见状,掏出自己的银行卡,将卡里的7000元转给了男子。男子很感动,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一张借条。男子在他母亲出院后的两个月里,先后还了两次款,每次都是1000元,此后再没有消息。如今,10年过去了,男子手头宽裕了一些,于是第一时间联系了郑医生,归还了剩余的钱。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