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方言中把书信称为“批”。华侨在海外谋生,思念家乡和亲人,将积攒的钱款寄回家乡,并附书信,于是便产生了“信款合一”的特殊家书——侨批。
据了解,福建省档案馆拥有丰富的华侨华人历史档案资源,收藏的侨批档案于2013年6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是福建省首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
目前,福建省档案馆藏有近5万件侨批档案资料,时间跨度从1885至1995年,反映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华侨华人与侨居地之间经济文化交融与变迁,记录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的传承与融合,是中国移民的珍贵遗存,也是中国华侨文化的典型符号之一。
古语说“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此话说的是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关系中虽然有父母、兄弟、子女,但夫妻才是家庭的核心,良好家风的养成也由此发端。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菲律宾华侨黄开物侨批档案。
大胆表白显诚心
菲律宾华侨黄开物与妻子林氏通信十分频繁,字里行间彰显了华侨传统的家庭观念,流露出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
△1914年,关于菲律宾华侨黄开物返回家乡及儿子照料等事宜寄给妻子林氏的侨批
黄开物寄给妻子林氏的侨批主要有3个时间段:即1903年7月至1905年7月、1907年1月至1911年6月、1913年7月至1916年3月。
黄开物寄给家中的侨批,不仅有维系家庭日常开销的生活费,还有布、椰油、玻璃瓶、童子毛纱袜、铜汤匙、铜锁、雪文(肥皂)等用品。这些侨批大部分是通过批局寄送,少部分由水客寄出。
1914年4月7日,黄开物给妻子林氏写了一封侨批,批中说:
和许多两地分居的夫妻一样,妻子林氏有自己的担心,怕丈夫欺瞒她,在海外另娶他人。黄开物则在批中大胆表白心意,让妻子林氏放心,他来菲律宾十几年,从不寻花问柳,并一再表示,自己在异国,就像“作客”一样,心在故乡。
思想开明弃陋习
当时,黄开物作为较早接触外界新思想的人士,曾多次让妻子林氏松掉缠绑的小脚。在他看来,裹小脚的旧习与日新月异的社会风尚格格不入,而放足则是好处多多。例如,他在批中写道:
最初,黄开物不厌其烦地劝导妻子,然而林氏对于放足一事不理解也不愿意。他在批中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从开始的好言相劝到后来的厉声斥责。可见旧观念在林氏心中根深蒂固以及黄开物对于放足之事的执着与坚定。
按照传统习俗,从海外寄到家乡的侨批侨封上一般不写女人的名字,而是书写家乡至亲的名字,内信再写明给妻子。目前所见的黄开物寄给妻子林氏的第一封侨批,是1903年7月6日从菲律宾马尼拉寄出,该批封上写有“家父黄光泮转交拙荆林氏妆次收启”字样,内信是写给林氏的。有时还会出现写亲戚名字的批封,实则也是给妻子林氏的侨批。除此之外,虽然有不少批封上没有直接写妻子的姓名,但出现了很多“拙荆林氏妆次”的批封。这在当时算得上是比较开明的做法了。
1910年8月6日,黄开物写给妻子林氏的一封侨批中提到了移风易俗之事。
在海外饱受新思想洗礼的黄开物,对于给去世的亲人做功德等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中的陋习表示明确反对。
家国大事诉衷肠
黄开物最放心不下的,除了在家乡的妻子林氏之外,就是两个小孩。他在侨批中多次提到有关孩子的照料事宜。比如:
由此可见,黄开物是一个细心的男人,尽管漂泊在外,他也努力尽到父亲的责任。
黄开物还会与妻子林氏谈论国家大事。例如,在1915年3月9日黄开物寄给妻子林氏的侨批中说:
黄开物着眼于国际形势,看出日本想要吞并中国的野心。同时也预见到,如日本入侵中国后,家庭的生活必将陷入困境。因此,信中从外部形势讲到家庭实际需要,劝导妻子林氏要节约开支而有所防备。
虽然,黄开物让妻子林氏要节约开支,但对日常的人情往来费用还是给予有力支持。
对于其家族经营的恒美布庄状况,他也会随时告知妻子林氏,足见对林氏的尊重。这在当时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来说,尤为难得。1915年8月11日,黄开物在给妻子林氏的批中写道:
这些百年前温情脉脉的“与妻书”
向人们诉说着
黄开物与妻子林氏的相处之道
成为那时
千百万华侨家庭生活的一个历史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