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茶圈是个什么圈?
2020-10-20 09:20 茶道传媒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茶圈,喝茶的人多了,便有了茶圈。

茶圈人士的标配:麻衣、一条长围巾垂下来、数不清的手串、竹编提篮外加个人品茗杯。

这还只是标配而已,更夸张一点儿的有:袈裟,佛珠,再剃个光头。或是看上去像道家中人等等。当然这些情况就不属于标配了(这属于玩的有点儿大的,但是这种现象真实存在)

称呼也无非是这几种:居士、茶人、茶文化学者、中日韩茶道大师。

这是茶圈。

还有一些号称在茶道中滚打了20余载的大师,仔细看看也不过30出头。现阶段的现状就是如此:把能加的履历都加上,没有的编一个也要加上。简直像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投简历似的。

想想看,有过×××茶经历,与学生写的几年级获得“优秀学生”称号有什么区别?鬼知道真假?

最重要的是,与其诸多名头和所谓的情怀绑在一起的是他的茶。这些名头和情怀和茶的好坏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理智来说,没有。但很不幸的是,还真有。

我发现很多茶友还是很吃这一套,套用最近某位仁兄在自己公号上说的一句话:“卖茶就卖茶,非要别人叫自己老师才舒服。”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这也是茶圈。

还有很多茶友,喝茶到走火入魔,唯我独尊。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张口闭口摆资历,捏着胡子,一本正经的说大红袍是红茶,那卡茶在布朗山上。

喝出海拔,阴面阳面更是张口就来。喝茶的时候一定要沉默半天装深沉:“嗯,这茶不错”然后不再多说一句。往往这种情况下,搞不清楚的众人反而有些肃然起敬了。

再加上看了很多洗脑文说“茶桌上不说话的肯定是高手”这种令人无语的金句(就差不转不是中国人了),会莫名感觉他是大师。然而你一旦提不同意见,他立即会跳将起来。“你懂个屁”“我喝茶多久多久”“我有多少多少茶”“我走过多少多少产区………”。

可惜喝茶不是集邮,单纯的玩个人崇拜也不会让茶品质提升。喝过的茶多也不代表会喝茶,家里的茶多也不代表有好茶喝。想想看,一直以1000块一斤一下的茶作为标杆,喝50年上限也不会到2000块,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这还是茶圈。

这年头,认真喝茶追求茶品质的人没有话语权。但是鼓吹“喝××茶可以减肥”“喝××茶对皮肤好”“喝××茶可以治病”这类卖药的倒是更懂茶一点儿。最可悲的是,许多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号也在大肆宣扬此类东西。

对自己和对茶友没有一点儿责任心可言。为了卖什么茶就说什么茶怎么怎么好,关键问题上避重就轻,毫无底线。只说好听的不说危害,完全做不到客观公正。这也是当今很多茶友喝茶越喝越糊涂的原因之一。

这仍是茶圈。

喝茶,是喝的食品。是喝的饮料,喝的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满足口腹之欲才是它最基本的功能。它不是保健品不是药,不是故事,也不是禅。更没有那么多的人生。

茶本身有好坏,但是忽略不谈,反而本末倒置,搞的乌烟瘴气,好坏概念都模糊不清,有些茶叶培训机构还搞星宿老仙似的口号,让喝茶彻底变成皇帝的新衣。茶变成了一种工具,一种宗教,一片满足优越感和虚荣心的树叶。

这不是茶圈!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圈外的茶汤比圈内的更清澈。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