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以市场化破解专业化难题,按照“五有”标准,全县8个乡镇1个开发区、149个行政村(社区),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实现全覆盖。
建立有效的治理体系
完善设施设备。全县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2座,确保每个乡镇有1座以上的垃圾中转站。配有各类垃圾收集转运车620余辆,转运率达100%。
设有专用垃圾桶3930余个,疫情期间增设400个“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垃圾转运采取“中转站压缩处理+专用压缩车处理”相结合的模式,打造生活垃圾从源头到终端机械分行处置管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
规范治理标准。全县8个149个行政村(社区)与5家专业保洁公司订阅立市场化服务合同,合同明确保洁公司一日两扫,全天保洁,集中收集,每日清运,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积压,达到“四无”“四净”标准(即无堆积垃圾、无果皮纸屑、无人畜粪便、无砂石杂物,路面净、边角净、沟渠净、绿地净),农村公厕保洁一并纳入管护范围,要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即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
现已建立完善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体系,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稳定保洁队伍。按照《漳州市农村保洁员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村庄每500人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工资水平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10%进行发放并缴交“五险”,优先选聘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现已配备农村保洁员787名。
建立网格化管理,逐一明确保洁范围,强调岗位职责,保洁标准。
落实长效的资金保障
以乡镇作为项目业主,按照96元每人每年的标准进行招标,全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合计合同金额约为3300万元。
采取“清运按人均定额补助,中转按基础补助+运距差别补助核定补助额,并结合考评结果核拨补助资金”的办法对乡镇进行考核补助,2019年根据考核结果共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2651.37万元。
资金来源包括是整合上级补助资金578.17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213万元(人均补助资金36.76元/人),村民自筹860.2万元。2020年县级财政预算已安排1650万元,比增36%,充分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运行。
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
严格考核标准。制定《“美丽云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考核评分标准》,重点对“一公厕-公厕整洁有序;两水体-水塘、沟渠清澈见底;三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陈年垃圾清运干净;四边点-村边、房边、路边、水边整齐畅通;五不乱-垃圾不乱丢、污水不乱排、畜禽不乱养、建材不乱放、屋顶不乱搭”等“5项”治理目标制定评分细则进行考核;制定《云霄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评分标准》,重点对乡镇垃圾转运站管理、设施及保洁人员配备、垃圾治理技术、村镇卫生、公厕管理、资金保障、三格化粪池管理、监督管理、环保督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等9个方面制定评分细则进行考核。每扣1分,核减500元补助资金。
强化监督考评。实行村每日巡查反馈、镇每月检查考评、县每季度督查考核。组建“乡镇+村+保洁公司”微信工作群,由村里每天巡查管控,在微信工作群反馈存在的问题,乡镇通报保洁公司即行整改,作为镇村日常考评依据;每个镇组建考评组每月不定时抽查不低于30%的承包作业范围及制度执行情况,各行政村一并参与考评,日常考评占60%,月考评占40%,考核结果作为继续履约与否和拨付承包款的主要依据,分档按效付费;县里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行业部门抽查、不定期联合督查、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进行监督考评,作为资金拨付和通报、曝光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