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台生活圈
标题图
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特别报道|厦门思明区:芳华变迁绽放朵朵幸福花
2020-10-15 09:57 海峡导报 原创

image.png

日光岩上的霞光万道,白鹭洲头的椰林婆娑,沙坡尾中的涛声阵阵,鹭江道上的车流滚滚……

四十年沧海桑田,厦门中心城区的思明,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绽放出一朵朵璀璨夺目的幸福之花——人口在这里集聚,产业在这里崛起,老外在这里扎根,台胞在这里追梦,成功在这里启航。

回望40年,透过这六组新老照片对比,感受思明40载芳华变迁。

鹭江道 从滨海小路到绚丽“外滩”

image.png

鹭江道,与鼓浪屿隔海相望,是厦门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更是厦门人的“外滩”。

上世纪 90年代,从鼓浪屿远眺厦门岛,鹭江道西侧临海,东侧鹭江宾馆、海滨大厦、海关大楼、邮局等建筑物比比皆是。鹭江道作为厦门重要的客、货集散地,车辆、船舶、来往旅客、商品都在这里集聚,鹭江道发展成为厦门旧城区人口最稠密、商业旅游最繁华的地域。

如今的鹭江道上,厦门财富中心大厦、建行大厦、国际银行中心等一幢幢高端写字楼直插云天,形成了厦门地标性的区域,是思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个缩影。

槟榔片区 从填海造陆到“城市中心”

image.png

东至湖明路、西至湖东路、南临湖光路、北靠筼筜湖,由于所辖范围广、人口多,槟榔社区一直都是筼筜街道的大社区。

40年前,这里是一片淤泥,连公交车都没有。上世纪80年代末,槟榔片区填海造陆新建生活小区,也就是现在的槟榔东西里,汇聚了许多“新厦门人”。

岁月流淌、时代变迁,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昔日处于边缘的新城区,日愈成为“城市的中心”。

鼓浪屿 从万国建筑到世遗小岛

一代文坛巨匠巴金曾在《南国的梦》一文中这样描述鼓浪屿:“美丽的、曲折的马路,精致的、各种颜色的房屋,庭院里开着的各种颜色的花,永远是茂盛和新鲜的榕树……还有许多别的东西,鼓浪屿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新奇。我喜欢这南方的使人容易变为年轻的空气。”

40年前,站在日光岩眺望,拥有万国建筑风情的鼓浪屿尽收眼底,绿树红瓦,道尽百年风华,照片中的圆顶建筑,是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八卦楼。而远处的厦门岛,还是一个小渔村。

40年后的今天,鼓浪屿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八卦楼仍是岛上地标建筑。

嘉禾路莲花路口 从市郊道路到进岛门户


上世纪80、90年代,嘉禾路莲花路口,庐山大酒店正在建设中,是当时的地标建筑。

如今的嘉禾路两侧,商铺客流络绎不绝,住宅小区高楼林立,嘉禾路上车水马龙,

地下是地铁1号线、2号线穿行而过,进岛门户嘉禾路的颜值飙升。

厦禾路 从“英雄难过”到上下通行

改革开放前,厦禾路就是厦门的主干道之一,是连接着厦门新老城区的大动脉。厦禾路两侧为工业集中区,早晚上下班,成千上万人一拥而出,壮观如百万雄师过大江。厦禾路平均宽度才13米,最难走的就是美仁宫一段,仅有8.5米宽,于是就有了“英雄难过美仁宫”。

现在的厦禾路非常壮观,路面30几米宽,而且还是“上下两层(BRT+路面)”,交通通行十分便利。

筼筜湖 从筑堤治理到白鹭回归

筼筜湖旧称筼筜港,位于厦门岛西南部,原与大海相通,用作母港码头。上世纪70年代初,围海造田,筑起浮屿到东渡的西堤——一条长达1700米的海堤,从此筼筜港湾变成了封闭的内湖。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湖周边的人口和工厂大量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导致污染严重。经过不懈的治理,湖区生态平衡已逐渐恢复。

如今的筼筜湖,就像一条明如玻璃的轻飘带,几乎横贯了整个厦门。白天,一群群白鹭从筼筜湖中心的小岛飞上天空,澄澈的湖水倒映着白鹭那优雅柔美的身姿,以及湖边那高大雄伟的现代化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沈威/图 通讯员 夏思萱 部分老照片特区纪念馆翻拍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