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围”蝶变

福建日报 记者 王福平  2024-03-27 17:37


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恰是出游好时节。走进泉州蟳埔村,那里游人如织,每个女生头上都扎着五颜六色的花环,行走在小街小巷,仿佛像流动的花海,香波荡漾。图为小游客装扮成小蟳埔女,在蚵壳厝巷道嬉戏玩耍。王福平 摄影报道


蟳埔女簪发戴花的传统发饰“簪花围”,是中国古代妇女头饰的遗风,也蕴藏着中西方交融的海丝文化。先将长发在脑后盘成圆髻,系上红头绳,横插一支骨簪,戴上花苞或花蕾串成的花环,再插上几圈绢花或鲜花,最后用双脚钗或插梳固定发型。


老阿嫲熟练地将孙女的头发盘于脑后,再插上一支骨簪。


蟳埔女“簪花围”色彩绚丽,展现了一种朴素美与对生活的热爱。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蟳埔老阿嫲边和邻居聊天,边娴熟地撬着海蛎。


农历正月廿九是蟳埔一年里最盛大的节日,一家四代人很早就起床簪花,换上节日盛装,以最好的面貌参加妈祖“天香巡境”民俗活动。


正月廿九,蟳埔村举行盛大的妈祖“天香巡境”民俗活动,盛装的蟳埔女成为巡境队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开的簪花旅拍店门庭若市。2023年以来,簪花摄影爆红,整个蟳埔村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冒出了200多家簪花写真馆,家家生意兴隆。


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渔场转战商场,靠传统服饰租赁和簪花技艺致富,成为新时代的“讨海”人。


前来体验蟳埔女“簪花围”之美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朵簪花、一幅美照,蟳埔村把传统与时尚相结合,以簪花摄影为媒介,整合蟳埔文化产业链资源,为泉州这座非遗之城增添了一丝柔情和亮丽的风景,也为蟳埔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泉州丰泽区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蟳埔女形象大使黄丽泳在簪花写真馆里为游客簪花,旅拍摄影师在一旁等待妆成。


黄丽泳为游客挑选花环。


簪花旅拍店前,一位游客妆扮得美美的,等候摄影师拍照。


游客体验“簪花围”造型,拍张美照作为纪念。


摄影师为游客拍簪花美照。


游客在蟳埔村文创墙前留影,祝愿一念簪花,一世无忧。


看看拍得美不美。


蟳埔村街头巷陌,处处是“簪花围”装扮的游客,盎然景致于头上盛放,仿佛流动的小花坛。今年春节期间每天到村里的游客有4万多人,3月份以来慕名前来拍摄打卡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许多家长带着小孩前来体验“簪花围”。


小游客头戴簪花,身穿特色服饰,满心欢喜地在蚵壳厝前嬉戏打闹。


男女游客头上都扎着五颜六色的花环,在蟳埔村品尝特色小吃海蛎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