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送教上门,让特殊儿童成长不暂停
福建日报 记者 王毅 2024-01-04 17:25
每个残疾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其实早在2013年,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就结合实际,为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每一次上门送教,老师们总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好几个提袋的物品,方便对这些特殊的学生进行教学。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黄瑜鹏 陈鑫炜 摄影报道
送教上门的老师耐心地训练残障孩子的识别及肢体控制能力。
由于多重残疾等原因,孩子极其敏感。面对号啕大哭的学生,送教上门的老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上门教学课结束后,老师帮助一位孩子剪指甲。不仅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真正地关心帮助学生,是特教老师共同的心愿。
上门送教风雨无阻,孩子的积极反馈和家长的笑容,是老师们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每次送教上课的时间和教学人员的签到情况,都在系统中被记录。
送教上门的同时,老师也会将网络平台的课程服务、康复服务等讯息告诉家长,让他们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一位康复治疗师(左)为孩子的母亲介绍足部按摩手法。专业医疗康复服务团队一方面在“云端学校”开设认知类、生活技能类、行为训练类、康复训练类和家庭支援类等五大类课程,另一方面定期上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康复服务。
专业医疗康复服务团队上门为一位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和理发等护理。这样的服务每月至少2次,服务过程全程录像监管,有效确保服务质量。
2021年9月,南安特教学校推出全省首个特殊教育“云端学校”。学校在多个班级配备云端学校互动教学设备。定学科定时直播课堂教学,异地同上一节课,线上线下的同学融为一体,实现同步上课。
老师在云端同步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通过摄像头,对线上参与课程的孩子发出提问。
除了专门的电教室,在普通教室,黑板上的摄像头也能将班级情况实时传递给在家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间的互动可以看得很真切。
每天在固定时间,南安特教学校的老师都会通过网络平台给在家上课的孩子进行专门的课程直播。
康复训练也能通过网络传送,让重症孩子的家长在家就能学习专业的康复手法。
远程网络课程直播的上课情况和点播数据都会在后台呈现。特教学校的老师们根据数据对点播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更好地适应学生们的需求。
聋哑孩子在美术教室学习绘画。目前,学校油画班已经有30多人就业,他们有的在企业上班,有的自己在家里,通过手机就能承接订单,一些手艺较好的学生经济收入颇为可观。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多重残疾的孩子克服身体的缺陷,在老师的辅导下画出的作品。
来自南安职业中专的糕点老师,为特教学校的学生上面点制作课。
学校引进厂家到学校办学,成了残障学生与社会接轨的一个润滑剂。水暖班就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典型。
一些轻度的脑瘫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塑料水龙头的安装实习。
组装阀芯对正常儿童来说是十分简单的操作,但对智障学生来说可就没那么简单,为了让阀芯更贴合,孩子们经常拿着构件敲击。
特教学校实习工位上的设备与工厂流水线上的完全一致。不少水暖班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厂流水线工作,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理,还能为自己赚取一些基本的生活费,真正融入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