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制硋的坚守与创新
福建日报 记者 林辉 2023-11-15 17:17
近日,福建周宁县浦源镇萌源村月山古龙窑的制硋作坊又一次点燃窑火,萌源制硋世家第7代传人肖家涨和第8代传人肖永灿,接力将脚下的木柴塞进窑膛,火焰升腾,窑内温度超过1000多摄氏度。据悉,周宁制硋业始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至今将近两百年历史。周宁传统制硋技艺于2021年被列为宁德市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志玮 叶晓晖 周梓泓 摄影报道
判断窑温很关键。若火候掌控不好,稍不留神,窑内三四千件硋器就会功亏一篑。
在36小时的烧制过程中,肖永灿要不断“观火”添柴,使窑炉温度超过1000多摄氏度。
开窑了,肖家涨小心翼翼地把硋器从窑洞一一拿出。
肖家涨迫不及待地察看新作品。
肖永灿的新作品刚出窑,就受到父亲肖家涨的肯定。
肖家涨转动笨重的陶车。5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家族制硋技艺,经他手制作的茶罐、茶杯、水缸、酒坛、工艺品等各种硋器不计其数。
肖家父子一起研究创作硋器新作品。
手把手传承制硋技艺。
肖家涨推介他近期设计的新作品。
创新制作的硋器新品,花纹美丽、釉彩生光,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
传统硋器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游客购买硋器。
今年7月份,在周宁县旅游集散中心举办的旅游项目推介会现场,非遗制硋技艺互动展位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近日,肖永灿走进周宁县浦源中心小学开展手工制硋课,让硋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关注、更好传承。
在周宁县浦源中心小学的非遗文化课上,肖永灿的手工制硋技艺课堂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