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 蝶变归来

福建日报 记者 游庆辉  2023-08-23 17:26


今天的建瓯,古称建州。福建的“建”即来源于此。作为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建瓯有着3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800多年的建县史,是福建最早建县的古邑之一。图为通仙门,建瓯现存的四座古代城门之一,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格最高、最大的古城门,现在成为游客重要参观点。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姚雨欣 通讯员 魏永青 叶秋艳 摄影报道


植根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建瓯谋划12个古城保护开发项目,总投资48.5亿元。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项目总投资4.7亿元。


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古民居“修旧如旧”。


2023年4月,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经过精心修缮和改造提升,重现建州风貌和建宁府格局,吸引游客前往打卡。


建瓯是朱子理学的正统发祥地,朱子后裔世居于此。建瓯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定期举行朱子祭祀大典。


在朱子祭祀大典上,孩子们齐声朗读《朱子家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瓯是北苑贡茶的故乡,也是全国重点茶叶产区、全国乌龙茶主要生产基地。以打造中华茶文化圣地为目标,建瓯启动“1+5”北苑复兴行动,北苑御焙遗址被列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茶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


北苑御焙遗址是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官办茶叶衙署遗址,也是全国唯一的涉茶国保遗址。


2022年9月18日,四方茶人齐聚建瓯市东峰镇恭利祠,举行北苑茶神张廷晖祭祀大典,祈盼茶业兴旺、福泽绵长。


建瓯市东峰镇的凤凰山下,有一片15亩的矮脚乌龙茶园,曾是北苑贡茶种植基地。这里生长着6090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树群,被列为第一批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


北苑贡茶主题公园,游客在休闲游玩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北苑贡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北苑贡茶主题公园,精心设计的茶元素场景。


为传承弘扬北苑贡茶文化,建瓯市各部门开展“传承非遗文化、宋式点茶之旅”北苑贡茶主题活动。


建瓯持续打响“千年建州·北苑贡茶”品牌,致力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建瓯市是国内知名的笋竹之乡,拥有竹林面积163.5万亩,年生产竹材5321万根、鲜笋36.2万吨,笋竹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今年5月,建瓯被授予“中国笋竹之都”称号,再添国字号名片。


建瓯重视竹文化、茶文化的融合发展,不仅把竹元素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符号,还引导企业、酒店等场所应用全竹家居打造“茶空间”。


位于建瓯的福建双羿竹木集团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这里生产的竹集成材、竹家居、竹餐厨用品远销欧美国家。


建瓯被冠以“千年酒城”的美誉。在我省唯一一家通过验收的白酒酿造工业旅游示范点,游客参观藏酒的洞穴——双龙洞。


福建双龙戏珠酒业有限公司的生态洞藏储酒区——双龙洞,被誉为“东南第一洞藏”。


建瓯中国根艺城展示的根雕作品栩栩如生。建瓯市被誉为“中国根雕之都”,目前根雕产业相关从业人员1.8万人,根雕生产企业3360家,年产值达32亿元。


建瓯文庙,原为“建宁府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均仿山东曲阜孔庙的建制,三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长达110.9米的中轴线上,周围筑有高墙,配以门坊,黄瓦红垣,金碧辉煌。


坐落于建瓯城东白鹤山麓的东岳庙是福建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


东岳庙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堪称全省仅见。2006年东岳庙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是《福建日报》创刊地。创刊地纪念馆现在成为红色旅游线路和主题党日活动基地。


以竹竿为主材的建瓯挑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常在各大活动庆典中进行展示。


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建州美术馆、休闲绿道、“湖畔山居”小木屋酒店……散落村庄各处的农文旅融合项目与农家风貌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画家们在小松镇湖头村采风创作。


建瓯市北津湖畔,一湾碧水、几重青山,被打造成以休闲观光、网红打卡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


建瓯市北津湖两岸林木葱茏、风光旖旎,很适合骑行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