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记者点击)亲历就是最好的教育
2023-04-07 14:43 新福建 原创

连日来,我省各地各校师生通过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纪念馆、瞻仰纪念碑等形式,共同缅怀先辈的事迹。值得关注的是,福建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漳州平和一中、泉州晋江金井毓英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组织学生徒步祭扫,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几所学校开展徒步祭扫活动,孩子们整装出发、准时到达,他们在行进中步伐坚定,在祭扫时神情坚毅。慨然前行的景象,令许多人动容。身体力行的形式,让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这是一种仪式。清明节不仅是踏青扫墓、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日子。孩子们需要这种仪式,它使这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这一刻不同于其他时刻,更能在缅怀中感受浓浓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这也是一种磨砺。以金井毓英中心小学徒步祭扫安业民烈士陵园为例,全程需要徒步近8公里路、耗时2个半小时。这对于成年人而言不算太难,但对于孩子来说殊为不易。孩子们需要这种磨砺,在“劳其筋骨”的过程中“曾益其所不能”,涵养勇毅前行的艰苦奋斗精神。

这更是一种传承。祭奠先烈不仅表达思时之敬,更重要的是延续信仰、传承精神。孩子们通过切身经历,相比于活动和仪式,更能铭记革命先烈上下求索乃至牺牲生命的壮举和奉献,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奋发之志,在精神洗礼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最好的教育是亲身经历。开展徒步祭扫活动给予我们深深启示,传递出鲜明的价值导向:传承英烈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贵在真诚、重在践行。

开展红色教育既要因时制宜,也要因地制宜。教育当然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更要抓住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和关键时间节点,让爱国主义入脑入心。教育不是一套抽象的符号,而是有指向、有土壤的,必须挖掘利用好本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我省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馆保存的革命文物和红色故事,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些教材在基因赓续传承和精神传统延续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开展红色教育不仅需要校园内的“思政小课堂”,也需要校门外的“社会大课堂”。教育当然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发挥思政课等关键课程的作用,但也不能拘泥于课堂,要把校园和社会、课堂和现实、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唯有建立和发挥多课堂的育人优势,方能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用好红色资源,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做到既有“浸入式”的叙事,又有“现场感”的体验,不断增强教育实效性,把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现出来,让爱党爱国成为他们的坚定信仰和精神依靠。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