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深度融入教育体系 厦博开启文化育人新篇章
2022-11-28 10:39 海峡导报 原创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8日讯(记者 梁静/文 沈威/图 通讯员 尤丽雪 陈斯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厦门市博物馆以饱满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科学整合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与中小学的教育合作,将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有效衔接,深度融入中小学历史课堂、兴趣班及课后延时服务,因材施教,形成长效机制,让博物馆释放出更多育人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厦门故事,让孩子们更真切地听见历史的回音。

    这也是厦博对《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精神的贯彻落实,厦博正努力着,要打造博物馆文化教育深度融入校园教育体系的样板,用优秀的民族文化、璀璨的文明、奋进的精神,培养和激励中小学生,实现文化认同、价值认同。

量身定制的“厦博课堂”

深度融入校内课程体系

    “大家知道瓷器为什么能保存至今吗?”“唐三彩只有三种颜色吗?”“周杰伦的歌《青花瓷》里的‘天青色’是指什么颜色?”……上周一,在厦门市康乐小学,厦博五星志愿者陈韬以馆藏瓷器为依托,结合日常生活,娓娓道来,向孩子们讲解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陶瓷之美。精彩的课堂,成功激发孩子们了解陶瓷历史的兴趣。下课之后,陈韬开心地被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围堵“留堂”。

    这堂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简史课程,就属于“厦博课堂”的内容。

    “厦博课堂”是立足博物馆资源,深入挖掘和阐发地方文博文史的时代价值的系列课程库,主要分为“知史鉴今·历史文化系列”“文物讲古·闽南民俗系列”“红色记忆·革命史系列”三大板块共计30多个课程,全部面向中小学量身定制,体系健全、内容丰富。

    有别于常见的文化类普及型讲座“大课”,“厦博课堂”以更精致的小课模式呈现,并且融入校内的历史课、兴趣班、课后服务社团,常态化开展。学校只要根据厦博提供的“课程菜单”,依实际需要完成“点菜”动作,厦博的优秀讲解员和志愿者站上讲台,就能“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更多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走到中小学生的身边。例如,作为厦门市闽南文化特色校的华昌小学,选择的课程以闽南民俗文化为主。

    因材施教,厦博在每所中小学开展的课程讲解深度和侧重点等也都有所不同。例如,在厦门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厦博与校方联合开发了新课标视域下的馆校合作跨学科融合校本课程;在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厦博根据特殊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在课程内容和难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如今,融入校园教育的“厦博课堂”已深度渗透进校内课程体系,二者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合力。

延伸开展的“厦博研学”

进一步深化馆校教育实效

    为深化教育成效,厦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重视“引进来”的活动。具体如何“引”?至少有三大主要途径。

    作为“厦博课堂”的延伸,“小小讲解员”培训计划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成为一名真正的博物馆讲解员。当然,前提是他们要在“厦博课堂”中认真听讲,之后自行选择内容,参考厦博编写的讲解资料,自主“二度创作”,编写讲解词并上台演练,优秀者可进入博物馆接受专业培训和实操训练考核,考核通过就能被纳为厦博小小讲解员。

    这样的“衍生动作”,能让孩子们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吸收内化,也能锻炼孩子们勇于尝试、不惧挑战、大胆表达等优良品质。

    此外,厦博不定期与学校联合举办“文物寻踪”“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博物馆里的厦门文史”冬夏令营等主题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实地参观,近距离接触文物,了解厦门历史,了解博物馆。

    同时,厦博还研发参观探索卡,提升学生参与度、认知度与互动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配套服务完善

多形式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

    不止如此,一直以来,厦博也努力完善配套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和丰富的文化大餐。

    配套开展的活动以专题讲座为主,厦博优秀的志愿者们结合特色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让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育人实效。

    同时,厦博自主编写的《文物·厦门》《闽南民俗过台湾——文物诉说两岸风情》《厦博未成年人讲解词》等书籍还作为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在几所学校开展教学。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老师肖荣婷说,学校与厦博共建“校外教育基地”后,开始在校内的博物馆社团课中使用《文物·厦门》这套书籍的三本教材,整套教材随即成为博物馆社团课非常直观的有效补充。当老师们结合教材中生动震撼的图片、详尽的文字进行讲解,孩子们很快就能清晰地了解整个历史事件。由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怀便能更好地传递给青少年,有效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此外,《闽南民俗文化》《厦门历史文化》《郑成功文化》《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史》等诸多由厦博精心制作的展板,不定期摆进校园。而且,厦博在校园开辟设博物馆文物展区,摆放3D打印的馆藏文物,供学生随时观赏。

育人成效显著

助推“双减”政策有效落地

    两年来,厦博努力打造博物馆文化教育深度融入校园教育体系的样板,建立博物馆课程进校园的长效机制,形成校园与博物馆的有利互动,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截至目前,与厦博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共建关系的中小学多达6所,包括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厦门市康乐小学、厦门市华昌小学、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座博物馆同时与这么多所中小学开展深度融合教育,这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属少见。

    厦博与这6所学校合作开展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以每周一堂或两周一堂的频率常态化开展。同时,厦博还与市政协文史学委、湖里区教育局合作,共同开展“文史传承博物致知——文史文博进校园”,扩大活动规模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共开展106场延时服务,受众学生达7250人。

    深度融入校园教育,厦博课堂得到了校方、家长、孩子们的欢迎和认可。校方说:“这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扩展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孩子们的感受更直观,他们觉得,在博物馆社团里,他们能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探索博物馆的奇妙世界,不但很有趣,而且还长知识。

    厦博精心打造“厦博课堂”,积极搭建“博物馆特色课后服务”的馆校合作新桥梁,无缝衔接中小学教育知识体系,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也助推着“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