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穿越600年的“古早味”
福建日报 记者 王毅 2022-11-02 22:12
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历史上为闽东南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设立卫城,以作泉南屏障,称“永宁卫”。 深厚的文化积淀引起一群本土年轻人的关注,他们传播原创视频,打造文创产品,让这个古老安详的闽南小镇逐渐被外人所知。图为年轻人身穿明代服饰开展古装巡城活动,重现镇守卫城、抵御外敌的情景。
穿越600多年的烽火硝烟,如今的永宁古镇显得那么的静谧安宁。
600多年过去了,整个古卫城基本保留完好,仍有大量居民居住在此。平日里,人们熙熙攘攘地穿过古城楼和老街巷,品尝各种各样的闽南美食,享受古镇慢生活。
随着古城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永宁人开始关注自己居住的小镇。这个古城微缩模型便由一名当地的泥水匠制作而成,大致呈现了古城楼、古城墙、古民居、古庙宇的形貌特征。
永宁老街长1公里左右,是明清时期一直保留下来的永宁古镇商贸中心,2013年被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如今老街邮局被重新修整,变身为侨批文化馆,年轻人在这里展示汉服文化,引得游客驻足拍照。
一条条长条石板铺成老街巷,漫步其中,感受古朴之美。永宁老街的石头墙上,展示着从古城居民一家家征集来的老照片,古老的历史叠加珍贵的回忆,令人印象深刻。
永宁有不少番仔楼,当年华侨花重金打造,每一栋都非常精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砖雕和瓷雕、欧陆风格的立柱以及中国古典的石刻门楹,成为摄影爱好者常常驻留的宝藏之地。
古城内有不少传承多年的老店铺,门面不大,却有着出色的手艺人。这家古厝改造而来的饼铺,不仅出售闽南传统糕点,还向顾客展示各种传统糕点制作器具及流程。
一位游客在古城老街的展示馆里参观闽南传统糕点的制作工具。
一间南洋风格的古厝,被改造成古城的会客空间。
永宁城隍庙,永宁卫城的附属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居高临下,气势雄伟,规制完备,且600多年来香火绵延不断。近年来,永宁在城隍庙前的文化广场定期举办城隍文化节,让古城的文化味和人气都更浓了。
古城居民操练传统舞龙。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是深入永宁人骨子里的,这也是永宁能保持历史厚重的原因。
永宁古城的一场文化演出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狮阵演练吸引人们围观。狮阵是石狮一带抗倭时期的军事阵法,能攻能守。
永宁古城渐渐成为石狮传统文化展示的窗口。
孩子们在古厝前猜谜。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古城的传统。
几位参与古城文创的年轻人,在观看自筹资金拍摄的古城宣传片。
夜晚,年轻人在特色民居改造的民宿里围成一圈玩游戏。古城独特的人文气质,让很多人喜欢上这里,纷纷前来体验古镇慢生活和古卫城里的闽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