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博物馆:一群守护地球演化历史的年轻人
福建日报 记者 王毅 2022-08-31 17:37
福建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上万件石头文物,集中展示了从地外陨石、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石器文明、石道建筑到现代石材艺术及产业应用的完整脉络,从石头的角度重现地球演化历史。随着有关藏品的一次次重大科研成果曝光,福建东南小镇上这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其背后,“95后”的钮科程馆长和年轻的团队,不仅专注于藏品的清修、归档,还致力于展陈、讲解和研学课程的开发,吸引青少年自然科学爱好者从中感受自然探索的魅力。图为博物馆的木化石区,呈现各种史前树木的化石,工作人员在调整展品的位置。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黄瑜鹏 陈鑫炜 摄影报道
博物馆典藏部,工作人员将做好标记的藏品收入柜中。库房里编号的石头文物,都在等待揭开身世之谜的那一天。
恐龙化石骨架复原展区,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展品背后的部分清修工作。
每一块展品,包括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都由玻璃后的清修部人员一点点地清理和修复出来。
几位年轻人在显微镜下清修各种化石标本。来自地层部分最硬核的石头,向他们展示出妙不可言的魅力。
余安妮是今年刚刚入职清修部的工作人员,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考验就是清理和修复100块美国绿河鱼化石。
博物馆清修部安静得只听得见打磨化石的滋滋声。这里的日常工作平淡而严谨,甚至有些枯燥,但热爱让年轻人战胜了一切的困难。
博物馆展陈部,一位工作人员在切割支架。这里除了完成本馆展品的展示制作,还为国内的许多知名博物馆设计制作展品陈设。
馆长钮科程(右一)与同事一起设计准噶尔翼龙化石的展示方式。这里每一件展品的展陈形式,都是根据它自身特点和背后的故事而精心设计。
所有展品的设计、制作、布展,都是由这支年轻的团队独立完成。
毕业于福州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王懿冰是化石绘图能手,同时也是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秋季新学期,他将开始攻读人类学硕士学位。博物馆鼓励每一位成员继续进修,不断学习。
博物馆的年轻人分工、合作,甚至一人多岗。办公室主任黄雅媮(右一)在了解收藏品的清修情况,她同时还兼任展厅的讲解员。
馆长钮科程有空时也亲自为观众讲解。这份在中国辽宁发现的早期被子植物的化石十分珍贵,可以称为“地球上第一种花”,其拥有者拒绝了国内很多博物馆的高价收购,而将化石捐给了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之夜直播,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向化石爱好者展示了许多珍贵的藏品,同时让公众了解博物馆对于藏品所做的保护工作。
与大城市的许多博物馆相比,虽然平时这里的参观者并不多,但每一位慕名而来的人,都感叹于这里别致的展陈设计和独特的展示内容。
能够进入内部参观,让参加研学体验的孩子们很兴奋。博物馆针对青少年自然科学爱好者的需求开设了研学班,让他们能接触到更专业和细致的讲解,并亲手制作模型、清修化石,从中感受自然探索的魅力。
这个暑假博物馆备受追捧,人气旺盛。
色彩斑澜的矿石引起这一家子浓厚的兴趣。
各种石头静默不语,但蕴含着地球演化发展各个阶段的秘密。详细的文字介绍和精心设计的展陈方式,吸引很多自然爱好者前来参观。
化石构造的完美让孩子们惊叹不已。
一对情侣在参观化石。
2020年11月,龙岩上杭福建恐龙足迹发现现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中)与福建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清理足迹群化石。
航拍下的龙岩上杭福建恐龙足迹发现现场,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