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厦门
标题图
居家上网课,这些骗术要小心!厦门警方发布学生网络诈骗常见骗术提醒
2022-03-23 18:56 新福建 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23日讯(记者 田圆 通讯员 洪恒亮)23日,厦门警方发布了三个典型案例,提醒目前上网课的广大学生提防各类网络骗术。

小学生篇:高额返利?假的!

3月13日,小李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看到之前同学发布的一条朋友圈,大致内容是其哥哥给她发了红包要返利给大家,并附上了多张给朋友返利的图片。由于这个同学是小李之前的班长,小李出于信任就发送微信给同学,称自己要最大的返利活动。

对方称小李只要转账给自己,自己截图发朋友圈后,后续就会给小李十倍的返利,还会把钱退给小李,随后对方向小李发送了付款码。在小李支付了三笔共计800元后,这位“同学”便失联了。当小李通过电话联系到自己的同学,该同学称自己的微信被盗,小李这才发觉被骗并报警。

骗术剖析:骗子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发布信息,称有发红包返利活动(例如:发红包充99元返200元)拉人入QQ、微信群,诱导被害人转钱,实施诈骗;或拉人入QQ、微信群,以明星、网红粉丝福利、返利群等为名,让被害人认为是追星活动,诱导被害人在群内发红包或者点击群内连接付款充值等,最后将被害人踢出群,从而实施诈骗。

中学生篇:低价手机?假的!

小陈在过年期间收到不少压岁钱,看到自己手上早已过时的手机,便产生更新换代的想法。在浏览买卖手机平台时,有个陌生人主动联系小陈称,新款手机特价700元。小陈觉得价格在自己承受范围内,便添加了对方的QQ了解情况。可当小陈向对方转账700元后,对方却称小陈要求缴纳788元手机“激活费”才能发货。第一次网购的小陈按要求再次缴纳了788元后,对方又以“没有备注激活费”为由要求再转788元,事成后如数返还。小陈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拨打110进行报警。

骗术剖析:骗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网页、搜索引擎、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商品广告信息,通常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低价转让、0元购物等方式为诱饵,诱导被害人与其联系,待被害人为购物付款后,就将被害人拉黑或者失联,被害人也未收到约定的商品、货物。或以加缴关税、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大学生:投资平台?假的!

3月7日,张同学接到一个QQ好友申请,通过后对方称可以带张同学赚钱。张同学同意了,随后被对方拉进一个QQ聊天群,并开始了“赚钱”的操作——在群里接单做短视频点赞关注任务。几次点赞后,张同学就赚了近两百元。

之后,对方称“有福利单有很大的佣金”,让张同学可以尝试下。便发网址让张同学下载“某某科技”APP,张同学下载注册完,APP上的客服便添加张同学教他进行操作。对方称张同学只需要往指定账户充值便可盈利。由于试了几把后发现确实可以盈利,张同学便想提现,对方称张同学刷的单子不够需要再次进行充值。这次张同学直接充值了5万元。可对方却谎称张同学提现时操作失误,要再次刷单,张同学发现被骗并报警。

骗术剖析:骗子首先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信、网页上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被害人主动联系犯罪嫌疑人或者犯罪嫌疑人主动加被害人为好友后(与被害人交友、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婚恋等方式)将投资理财网站或APP发送给受害人,谎称能轻松赚钱、有内幕消息、有网站漏洞、或者谎称自己为职业投资顾问、证券经理等,诱导被害人在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虚假网站、APP投资。被害人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再与对方交涉时,发现对方将自己拉黑或者失联。

厦门警方提醒广大学生朋友,除了上述三种骗术外,广大学生朋友还需要提防网络买卖游戏账号骗术、兼职刷信誉骗术和冒充QQ好友骗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尤其在近期网课过程中,学生朋友接触网络世界、数码设备的机会多了,更要多加提防各类网络骗术,做到不轻易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不轻易透露个人重要信息、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拨打96110全国反诈劝阻专线进行咨询举报,一旦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进行报警。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