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民”与古村的复兴
福建日报 记者 王毅 2022-03-17 16:07
提起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的龙潭村,这几年来独具气质的乡村文创,让这个省级传统村落小有名气。步入村中,只见咖啡馆、民宿及书屋、音乐吧、画室等公共文化艺术空间散布其间,其他基础设施也在修建中,让龙潭村在古朴的底色上有了更多与现代交融的商业与旅游元素。图为航拍镜头里,曾经破败的龙潭村,如今焕然一新。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甘叶斌 摄影报道
让人惊奇的是,不断激活乡村发展的是一群定居在龙潭的“新村民”。他们的到来,在几年间不仅带动了龙潭的发展,也为周边的三峰、四坪、墘头等古村带来了龙潭的乡村振兴模式,渐渐形成了熙岭乡文创片区。图为“新村民”在一起学习咖啡技艺。
龙潭村,孩子们放学后在公共画室画画。
“新村民”开的体验餐厅,一个孩子在尝试西餐制作。
民宿慢慢在村庄里兴起,一位“新村民”在晾晒被套。这里的精品民宿在旺季需要提前预定。
龙潭村的一家公益图书馆,游客在窗边看书。
一位服装设计师在龙潭村开设了工作室。
龙潭村,新老村民和谐相处,“新村民”订购的蔬菜每天定时送上门。
年轻人的带来给龙潭村增添了活力。夜晚,村民们在“新村民”的家里开起了音乐会。
冬去春来,龙潭村的年轻人在村里的桥上晒着太阳,聊着新一年的打算。
“新村民”曾伟在他打造的“随喜书屋”里接受媒体的采访,推广龙潭的文创产业。
曾伟与老村民交流。当选龙潭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后,曾伟不再仅仅是一位乡村创业者,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乡村振兴上。“新村民”参与村庄治理,这是熙岭乡深化基层治理探索的新路,在闽东尚属首次。
“新村民”胡文亮和曾婉珍带着孩子一起玩耍。来自江西的夫妻俩,2017年就把家安在了龙潭,开小酒馆,打造文创空间,并在这里诞下了“二宝”。
胡文亮和曾婉珍在酒窖里直播,向观众介绍龙潭传统的黄酒产品。
不仅仅龙潭村,周边的四坪村、墘头村、三峰村也慢慢形成新的乡村文创点,共同打造熙岭乡的文创片区。熙岭乡文创片区经常组织文创集市,当地人、“新村民”和外来的文创工作者都在这聚集交流。
今年春节前,熙岭乡文创片区组织书法家为村民写春联。目前,熙岭乡文创片区四个村入住的“新村民”达到140多人,他们中有设计师、作家、工程师、电影导演等。
航拍下的墘头村,清澈的溪水边,新的文创空间准备开放。
在墘头村,一间古厝正在修缮改造。
四坪村,乡村咖啡馆是年轻人休闲的好去处。
四坪村,“新村民”肖积龙在画室画画。他在村口开了村里第一家乡村饭店,让游客游玩更加方便。
四坪村,无人土特产摊位,一位游客在自主扫码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