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新闻客户端 搭建交流营销平台、沟通海内外会展业形势、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新发展机遇……4月15日上午,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高质发展”为主题的2023厦门国际会展周正式拉开帷幕。厦门国际会展合作论坛同期举办,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会展业面对的新机遇,呼吁在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多的“走出去”!
4月15日上午,2023厦门国际会展周在厦门佰翔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副局长陈华明、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德培出席并致辞,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荣良致辞并宣布开幕。
主旨演讲|走出去!探索新时代新机遇
聚焦疫后的海内外会展业形势,共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新发展机遇,厦门国际会展合作论坛是会展周上最为重要的活动项目,吸引近600名境内外行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会。
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前副代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崇泉,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王锦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曲维玺,IAEE CEO 杜佰德,AFECA 主席 林烨成,ICCA 亚太区总监 黄慧绢分别就“全球经济格局百年变局背景下,中国会展业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亚洲会展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 崇泉:
服务发展战略 会展业大胆走出去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前副代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崇泉发表以《全球经济格局百年变局背景下,中国会展业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并提出三点意见:
首先,中国会展业发展与国家经济成长同频共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会展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应该、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会议论坛要为中国科技现代化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会展业要充分挖掘已经成型的一批重要的科技会议论坛和会展项目所积累的成效,持续发挥其促进科技信息交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作用,促进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双向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再有,要继续大胆走出去。只有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中国会展业才能发展壮大,做大做强,支持我们的贸易。走出去,首先去亚洲、东盟,去非洲,去试水,去开展我们的业务。
厦门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一颗明珠,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希望厦门会展业,在新形势下,在新环境下,面对挑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两岸会展业融合交流;敢于走出去,服务国家对外贸易,为中国会展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创造更多更好的成绩!
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 王锦珍
用好自贸协定 走国际化之路
王锦珍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国家,中国的会展业应充分利用自贸协定给我们提供的商机,大胆的走出去。
一是用好用足自贸协定、尤其是RECP带来的便利条件。我国已经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去年1月1号启动的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展会企业要培育国际思维和全球眼光,积极搭建境外展会,将更多生产性企业带进RCEP市场,促进更多中国制造和消费品高质量走入RCEP的重要平台。
二是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展会市场。2019年全国77家组展单位共赴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织了697项展览活动,占境外的39.5%,展出总面积41万平方米,占参展办展总面积的44.5%,参展企业达到了2.6万家,占总数的42.3%。沿线国家绝大多数都是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机会众多,我国会展企业应抓住今年将要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契机,积极开拓自贸区国家,重点开拓新兴市场和多元化市场国家,扩大对重点国家潜在市场的覆盖,为中国企业的发展,为中国品牌的培育,为促进互利合作作出努力。
三是优先做好周边东盟市场。在全球的价值链中东盟已经成为世界电子、汽车、食品、农产品、纺织、医药等的重要出口生产基地。东盟是大体量的经济体,但发展不均衡,具有互补性,市场大、机会多。
此外,王锦珍提醒,走好国际化之路,展会各方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二是深入研究展会目标市场。三是要培养理想的合作伙伴。四是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以东盟为例有10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产业也大相径庭,需要对不同国家作出不同的安排,举办多行业、多种类的展会。
五是要与国内相关行业协会和地方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把我国企业带入国际市场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大家也有这种愿望,组展企业要主动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曲维玺:跨界融合,引领会展业新未来
统计显示,2023年1-2月,境内专业展馆举办的展览活动共计184场,同比增长1.1倍,展览总面积36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3%。其中,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活动78场,同比增长1.6倍。如果按月分析,2月份举办了134场展览活动,展览总面积263.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5.8倍,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3.8%和93.8%。2023年展览业开局喜人,复苏明显,预计进入春季展会旺季以后,将持续向好,再续辉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曲维玺提出,我国会展业已经进入了由万亿元规模扩张型高速增长,转向内涵提质增效型的新发展阶段,应该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他指出会展业在十四五期间,将显现以下发展特点:一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会展业的平台桥梁作用,服务好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和价值链的提升;二是绿色低碳将成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三是专业化品牌展览将成为发展的主流;四是数字化将成为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五是跨界融合将引领会展业发展的新未来——推动会与展的融合,会展与产业的融合,会展与城市发展规划的融合,会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让跨界融合引领会展业发展的未来。
IAEE CEO 杜佰德
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
IAEE是国际上从事会展人才培养教育的著名机构,成立于2005年,包含了34个MICE协会,融合了大概有11000个从业人员。
杜佰德先生通过视频,发表《后疫情时代全球会展人才的培养现状与未来会展人才培育的趋势与前景》的主题演讲。
AFECA 主席 林烨成
愿协助中国会展业走向亚洲
AFECA是代表整个亚洲会议会展协会,成立于2005年,目前有140位协会代表,来自16个国家,包含了34个MICE协会,融合了大概有11000个从业人员。
林烨成表示,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兴起的全球会展业东移,促进了亚洲会展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新兴市场国家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业亚洲时代即将来临。
2023年,东盟国家办展情况约恢复至峰期的80%~90%,在中国开放之后,整个亚洲或者是世界性的会展行业,都有了新的气象,整个行业一下子好像有了生气。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中国会展业积极“走出去”,我们收到了很多相关的咨询,不少机构、企业希望到东盟国家或其他亚洲国家交流或办展。我们希望通过AFECA的平台,能够扮演一些协助的角色,帮忙中国大陆的一些展商和我们的同盟交流合作。
ICCA亚太区总监 黄慧绢
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词
ICCA是全球国际会议的主要组织之一,成立于1963年,主要从事国际学术会议的领域,有1000多个会员单位,跨6个国际地区。
黄慧绢分享了全球会议商务活动的新动态、新趋势。她表示,据全球调研,大家还是更倾向于面对面的线下会议,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词,亚洲所有的国际会议,所有会展的形式,都一直提供不同的创新资源。会议行业就像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助力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贸易报社总编辑范培康受会展周组委会的委托,主持论坛的主旨演讲和签约活动。
项目签约|近30个会展项目落地鹭岛
在主旨演讲之后,厦门国际会展合作论坛上,还进行了三批项目签约,厦门会展集团、厦门国贸会展集团及佰翔会展集团分别与主办方签约,近30个会展项目落地鹭岛。
深度对话|国际化的合作机遇与挑战
一边是数字赋能和行业创新所带来的转型升级挑战;一边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迎来全面复苏的新机遇;同时,开拓海外市场,奔赴国际化,正成为行业的时代需求——当前中会展业的发展形势,是业界需要共同探索破题的重要课题。
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联盟副主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会展合作联盟主席李霞辉先生、上海会展研究院院长张敏教授、台湾展览暨会议商业统业公会首席顾问黄洁仪女士、振威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张学山先生及百瑞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韩葆霜先生作为对话嘉宾上台分享,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会展业的恢复和发展,围绕会展国际化的重点难点、应对之策展开讨论。
中国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储祥银担任对话环节主持人。
台湾展览暨会议商业同业公会首席顾问 黄洁仪
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联盟副主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会展合作联盟主席 李霞辉
“面对当前形势,有挑战,但更重要的是,有希望!”李霞辉认为,有四股力量可以应对世界不稳定的因素:扩大开放、“双循环”、科技创新和国家的品牌战略,因此,未来的国际会展前景可期。张敏则表示,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全球化的道路,坚持对外开放,会展、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协同联动,助力厦门构建会展产业新格局。
上海大学会展研究院院长 张敏
振威展览股份董事长 张学山
百瑞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 韩葆霜
》》》》延伸阅读
2023厦门国际会展周由商务部外贸发展局、福建省商务厅、厦门市政府指导,厦门市商务局(会展局)主办,厦门市会议展览促进中心、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承办。
本届厦门国际会展周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高质发展”为主题,共举办论坛研讨、交流洽谈、展览展示、同期活动四大板块30多场活动,50多位来自会展业领域的高层级嘉宾、1000多名专业客商、400多家会议展览采购商、400多家目的地供应商齐聚一堂,共谋国际会展合作与发展新愿景、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