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报
标题图
直击春运一线!在“魔鬼风域”开展高空巡检
2023-01-09 10:32 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水深狂风舞、流急浪滔天,福建平潭海峡是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在这片“魔鬼风域”,有一群“大桥医生”,他们防病于腠理,为大桥悬拉索做诊断。

08、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航拍图。摄影:王福斌 (1).jpg?x-oss-process=style/w10

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王福斌 摄

南铁福州工务段管内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跨海大桥全长16.34公里,是我国首座、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该桥共有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大桥和大小练水道三座主跨,最大跨度532m,特殊的地域环境,给大桥检修特别是斜拉索检修带来很大挑战,今年春运,该桥首次配备最新的爬索机器人对斜拉索外观进行观测检查。

01、福州工务段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参数 摄影:易威 单位:福州工务段.JPG

福州工务段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参数。易威 摄

1月8日10时左右,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桥面上,南铁福州工务段平潭大桥党支部书记刘其新带领平潭大桥车间的工友们,操作爬索机器人,正在检查大桥的主跨斜拉索。

爬索机器人全称为“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集成先进的驱动系统、视频系统、雷达系统、测速系统、陀螺防翻转系统等,实现全时六驱、爬升返回、自动导航、定向定位以及远程遥控,确保高空检测作业准确、安全、快速。

这款机器人重12公斤,“身形”是长方体。刘其新他们先把机器人放到登高车的施工平台上,打开动力、相机电源开关,接着按住松开按钮,使机器人的内径大于斜拉索直径,然后用螺丝刀把导向轮调节至合适位置。

这款爬索机器人的“身体”,由高强碳纤维构件和自带编码器的电动推杆构成。当天的风力约5级,作业人员顶风前行时稍有些费力,但机器人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仅是速度稍微有所减慢。

02、福州工务段工作人员通过升降装置上升到斜拉索处 摄影:易威 单位:福州工务段.JPG

福州工务段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易威 摄

刘其新介绍,这款型号的机器人抗温、抗风,可在气温0摄氏度到40摄氏度、风力小于6级、小雨小雪等环境下作业。检测直径范围为100毫米至200毫米,遥控距离大于1公里,行走动力使用电压为24伏的动力电机,行走速度可达每分钟10米。

在作业现场,只见一台机器人在斜拉索上快速爬行,仅用了30多分钟,最长的一根300米长斜拉索就检测完毕。

06、福州工务段工作人员正在观测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作业行进路线 摄影:易威 单位:福州工务段.JPG

福州工务段工作人员正在观测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作业行进路线。易威 摄

刘其新说:“机器人的活儿干完后,接下来就看我们的。我们要回放录像、检查病害。”回放录像需要放慢播放速度,机器人储存的30分钟录像,需要人工一到两个小时才能检查、确认完毕。

这款机器人还有个特点:只需一两个人就能快速安装、拆卸。检查完一根斜拉索后,刘其新操控机器人下降到施工平台,拆卸后迅速转场,检查另一根斜拉索。以前没有机器人的时候,只能使用望远镜人工观测,不仅人身安全有风险,且斜拉索顶部及外侧无法观测到,一天只能检测4根。现在两台这样的机器人,仅用15天时间,就可以把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上的304根斜拉索检测完毕,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07、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分析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作业数据 摄影:易威 单位:福州工务段.JPG

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分析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作业数据。易威 摄

有了这款机器人,刘其新和同事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投入到其他关键部位的检修,自平潭海峡公铁跨海大桥通车以来,30名桥梁工便昼夜不停轮流值守,他们几乎走遍了大桥的每个角落,为大桥各部位进行细致的检查,预防于未然,今年春节,他们中仍有不少人要坚守岗位。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