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10日讯(记者 曾宇姗/文 沈威/图)为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教育优势资源整合与多元文化互助,10月9日上午,由思明区教育局指导,滨海街道党工委、滨海街道办事处主办,厦门市滨海小学协办的“爱在滨海 筑梦未来”——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教育联盟启动暨滨海小学二期扩建落成仪式在滨海小学举行。在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由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演武二小、滨海小学、曾厝垵幼儿园、滨海幼儿园组成的滨海街道教育联盟正式成立。这是厦门市首个由街道牵头成立的教育联盟,充分展现滨海街道对辖区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也标志着各合作校之间将各取所长,共同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推全区办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当天的启动仪式,还为闽都陈嘉庚张亦春基金会联合党支部成立授牌、为滨海小学二期扩建项目落成揭牌,相关领导为滨海街道教育联盟优秀教师颁奖,90岁高龄的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张亦春教授亲临现场致贺词。
优化资源配置 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立滨海街道教育联盟是滨海街道贯彻落实思明区委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谋划推动环厦大科创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力促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进一步推进思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切实担当教育改革新使命的良好开端,以实现人的现代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为思明奠定‘教育强区’战略基础贡献力量。”启动仪式上,滨海街道相关领导勾勒了滨海街道教育联盟未来发展的蓝图。
今年9月上旬,思明区举办教师节庆祝会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磅发布《思明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擎画了今后三年思明教育发展路线图,明确要统筹推进“教育引领提升、基础设施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养提升和教师队伍提升”五大行动。滨海街道积极响应,挖掘辖区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凝聚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牵头组建滨海街道教育联盟,成员由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演武二小、滨海小学、曾厝垵幼儿园、滨海幼儿园组成。据介绍,成立教育联盟是辖区合作校选好共建道路、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教育活力的关键一步,将实现各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学共研、质量共升、发展共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添亮点、再作贡献。
滨海街道教育联盟的成立,也是滨海街道积极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滨海街道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聚焦辖区教育发展工作、民生关注的教育问题及辖区内学位紧缺等热点,积极建言献策,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与重视,滨海街道聚力各方共同推动相关措施落地。当天的启动仪式,来自思明区四套班子领导、区纪委、区委组织部、检察院、教育局等部门的领导及滨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金会代表、安踏等爱心企业代表也莅临现场。
思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曾繁振在致辞中表示,滨海街道教育联盟的成立是思明区教育界的一个新尝试,通过教育联盟的成立能够整合市属中学、区属小学、幼儿园的资源,实现各校在师资培训、教学导向上的互补,同时更好地植入先进教育理念,帮助滨海街道及思明区教育质量提档升级。联是联合、盟是盟约,滨海街道教育联盟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用心用情“联”、尽心尽责“盟”,努力把联盟打造成“学在滨海”的品牌支撑,让滨海学子在家门口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并以此带动思明南部教育,切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素养、成为参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未来人”,这一理念也为滨海街道教育联盟的未来发展指引导航。滨海街道教育联盟成员校厦门市滨海小学校长陈俊强表示,通过教育联盟的成立,各合作校将深入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共同文化愿景,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提升自身修养,并着力推进教师团队的交流与学习,强化青年教师和后备力量的培养,全方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
坚持党建引领 发动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
党建引领是做好教育的根本依靠,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则是滨海街道一直努力的方向。秉承着将每个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的理念,在滨海街道的大力支持下,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和厦门市张亦春教育发展基金会组建起闽都陈嘉庚张亦春基金会联合党支部,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宣布授牌成立。值得一提的是,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万元,将用于支持滨海街道教育联盟的优秀教师奖教金基金。
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张亦春教授表示:“闽都陈嘉庚张亦春基金会联合党支部的成立是我们基金会党建工作的新起点,也是基金会的一大喜事。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为社会公益事业筹资两亿多元,累计对外捐赠一亿多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此次能够以滨海街道教育联盟启动为契机成立党支部我们深感荣幸,未来我们将全力配合滨海街道党工委的工作部署,与滨海街道教育联盟抱团发展,共同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据悉,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于2009年1月获福建省民政厅批准设立,秉持“大教育、大科研、大公益”的理念,基金会历年累计对外公益捐赠近1亿元,成功打造了“汇爱行动”公益平台、“厦一站·汇团圆”关爱留守儿童全国性公益活动、“常春藤”爱心教育资助计划、中国金融研究杰出贡献奖等多个知名公益品牌和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厦门市张亦春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21年11月,由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张亦春教授的学生及家人共同发起,主要资助厦门大学金融学科教育发展、支持中国金融教育事业发展、开展金融科学研究专项奖励和资助等。“很荣幸能够以滨海街道教育联盟启动为契机,正式成立闽都陈嘉庚张亦春基金会联合党支部,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领导,从滨海出发,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闽都陈嘉庚张亦春基金会党支部书记陈美银说。
实际上,这只是滨海街道致力推进教育这项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滨海街道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辖内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助学行列,为滨海学子的教育与成长尽一份力。
踏上全新征程 新校区投用将缓解区域学位紧缺
立足山海间,奋发少年时,在这个金秋十月,滨海人家门口的好学校也“上新”了。启动仪式现场,领导嘉宾们还一同见证了滨海小学二期扩建项目的落成,随着红色幕布被揭开,这个崭新的校园也踏上了新征程。
始创于1948年的滨海小学,前身是黄厝学校,由爱国人士陈嘉庚的小婶王碧莲女士创建,不仅具有依山傍海的独特地理环境,还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积淀。2006年,经思明区人民政府同意,学校迁址于塔头社328号,但因原校舍无法满足学位需求,学校于2020年12月开始进行二期工程扩建,于今年9月顺利建成并投用。据了解,项目投入资金约5000万,总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设有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1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3个羽毛球场,通过合理的建筑分区为学生们营造了安静、健康、舒适的校园环境。
“如今的滨海小学不仅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功能设置也很科学,这一切凝聚着区政府、区教育局、滨海街道、黄厝社区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和汗水。相信依靠滨海街道教育联盟的加持,未来滨海小学将朝着现代化好学校的目标更近一步。”滨海小学校长陈俊强介绍,随着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学校将逐步达到36个班建制,可提供1800个学位,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学位紧缺的问题,提升社区的教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