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 新福建客户端12月28日讯(记者 邓婕)作为2021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重要活动之一,28日上午,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碳中和试点工作在厦门启动。
此次“影视+碳中和”新模式,是由厦门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打造的,通过购买林业碳票方式对本次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抵消,并由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出具碳中和证书,实现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历史上的首次碳中和。
本届电影节特设环保影片展映,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展览等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发挥电影艺术和电影人的影响力,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碳中和理念,倡导社会公众积极践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厦门将以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碳中和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力实施重大活动碳中和试点示范,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家化城市,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厦门新的力量。
链接
绿色电影助力“双碳”倡议书
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影行业主动融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进一步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现提出如下倡议:
一、讲好中国生态故事。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援助发展中国家等领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通过优秀绿色电影作品创作,讲好中国生态故事,充分展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国际形象。
二、传播绿色电影文化。电影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先进手段,承载着艺术交流、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要积极宣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电影为载体,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将气候变化知识与电影形式相结合,打造绿色电影文化传播的全新链条。
三、践行绿色电影创作。积极倡导在电影作品生产过程中保护现场环境,保护绿地植被、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制作道具、布景和服装,开拓环境友好的技术和创新方法,构建绿色电影创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禁止进行电影拍摄和大型实景演艺活动。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外范围、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严格限制电影拍摄和大型实景演艺活动。
四、探索打造 “零碳电影”。积极倡导通过植树造林或购买海洋碳汇、林业碳汇减排量等措施,对电影作品拍摄全程所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抵消,实现电影作品碳中和。积极推动将对资源的节约、对环境的友好,纳入电影评价的基本条件。
五、深入推进绿色电影专项基金建设。运用绿色电影专项基金,拍摄绿色公益题材的电影作品,培育绿色价值观,努力营造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浓厚氛围和崇尚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六、倡导电影工作者积极参与碳中和行为。电影工作者作为社会公众人物,要积极在建立个人碳足迹清单、积极使用低能耗电器、融入减塑生活、循环利用个人用品、绿色出行等节能环保领域起表率带头作用,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个人碳中和行动的良好氛围。
《新福建》厦门频道原创作品